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网络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产物,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从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全面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特殊的矛盾关系逐渐凸显出来,知识性与价值性、虚拟性与现实性、开放性与凝聚性、主导性与互动性、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是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五个重要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处理好这五个关系才能不断提高其实效性。 一、知识性与价值性的关系 人们从网络中所获取的信息,从其性质和特点上看,基本上可以分为知识性的信息和价值性的信息这两种形态。 所谓知识性的信息或称为知识性的认识,是指人们关于客观事物的知识性的认识,如各类新闻报道、历史事件描述等。其特点在于,这些知识性的认识是回答关于客观事物“是什么”、“怎么样”问题的,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状态、面貌、性质等的认识。所谓价值性的信息或称为价值性的认识,是指人们关于客观事物的评价性的认识,如各类评价、评论、判断、对人们价值追求的表达等。其特点在于,这些价值性的认识是回答关于客观事物对于我们的意义关系的“好不好”、“要不要”、“该不该”等问题的,是反映客观事物能否满足我们的需要和要求的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价值关系的认识。这类知识的特点在于,虽然由于人们的需要和要求各不相同而使人们各自得出了不同的价值性的认识,但是,只要是关于人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正确认识,就都可以是正确的价值认识;反之,那些没有正确反映人与客观事物之间价值关系的价值认识就是错误的价值认识。 这两类信息或认识对于人们的实践具有既相关联又相区别的作用。那么,在网络条件下,网络中的知识信息和价值信息或知识性认识和价值性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所起的作用怎样呢?应该看到,网络正是通过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性认识和价值性认识来影响、制约人们实践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形成。其中,网络上的价值性认识对人们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形成,帮助人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如前所述,既然网络上的信息大致分为知识性认识和价值性认识两类,那么,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处理好知识性认识和价值性认识的关系,并且利用这种关系来实现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这一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我们在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所得出的“以知识教育为依托实现科学价值观教育”这一德育规律,就是以对知识性认识和价值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的认识为前提的。其根据在于: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在实践中对真理的揭示和遵循;而价值认识的形成和确立,则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关于价值实现依赖于对真理的揭示和遵循,正确价值认识的确立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的这一经验逐渐形成、演化为人们的一种认识逻辑或思想发展的规律:只有当人们接受了、认同了相关真理时,人们才有可能接受或认同某种价值认识;如果想使别人放弃原有的价值认识,而去接受某种新的价值认识,那么,就只有向他阐明他原来所坚持的价值认识没有以相关的真理为依据,而新的价值认识则是一种以真理为根据的价值认识,因而是正确的价值认识。这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完全适用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 互联网出现之后,大量的网上信息与评论成为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各类网站上的公共论坛、各个高校的校园BBS、博客网站以及个人网站等为信息广泛传播以及观点的自由表达提供了公共平台,针对各类事件的评论成为每一个上网者都可以参与的事情。因而,网络信息与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人们的价值观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海洋中明辨是非、正确选择自己的立场,从而教育、引导、帮助青年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思想体系。在这个工作中,我们要充分认识网络信息中的“知识性与价值性”之间的关系,运用“价值认识的形成依赖于相关真理”这一基本规律,开展好新闻宣传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要努力让知识性信息或知识性认识的发布和传播服务于促进青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网络新闻宣传工作为例,当前许多高校的校园BBS是校内外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但是BBS上的消息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以新闻信息传播的客观性、真实性为重点,形成学校新闻网站对于校园BBS的公信力优势,是高校网络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策略。保证新闻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就要依托学校新闻宣传网络媒体,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新闻事件调查以及追踪报道的工作机制。其中,对于校外热点事件的信息,以国家权威性的媒体报道为信息来源,及时通过学校网站等媒体转载国家的正式新闻,避免各类小道消息或国外媒体报道对大学生的误导;对于校内的各种消息,以学校宣传教育网站的新闻版块为阵地,建立对于校内事件的调查—报道—反馈机制,通过对校内事件进行全面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逐渐树立其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使学校网站成为校园网上具有公信力的权威性新闻媒体。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要注重“用事实说话”,避免把报道者本人的情绪、意见和观点掺进新闻报道中,尽量以平实的叙述阐述事件的过程。尤其是对那些由学生与学校部门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事件,在新闻报道中要注重对事件的客观描述,为广大学生提供事件的客观经过,让他们自己来进行分析和判断,这样会有利于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现实性与虚拟性的关系 网络在现实世界之上创造出一个虚拟世界,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虚拟空间。因而,网络的虚拟性,网络虚拟社会对于现实社会的超越和突破,受到一些研究者的极大关注。[1]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一些学者也较多关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的差异性,认为网络中主体的活动是虚拟的,主体在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也是虚拟的。[2](P28)然而,事情的另一面,即网络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性和互动性却被人们忽视。2003年至2004年我们在清华大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作,实证分析和检验了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存在。校园网络亚传播圈是指在高校网络发展比较成熟的条件下,大学生的主要网络行为逐渐对校园网络形成依赖,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网络信息传播子系统。作为一个特殊的网络信息传播系统,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具体表现为大学生的信息圈、生活圈、交往圈、舆论圈,并具有凝聚性、现实性、可控性等基本特性。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出现,反映了网络与现实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无论是现实社会还是网络虚拟空间,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性和互动性建立在共同主体的实践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