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发(2004)16号文件的颁发,并召开全国性工作会议作全面部署,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举措,充分表明中央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及情况的深刻了解和高度重视。这对整个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来讲,的确迎来了新的机遇,也赋予了新的使命。 16号文件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还特别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人才。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此时此刻,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20年的历程进行回顾与思考,是很有意义的。 一 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德育,是继承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的德育,包括学校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及心理素质培养等。因而,也通称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实践。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政治保证。我国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这是我们国家的社会性质所决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从长远看,它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将由什么样一代人来接班,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从根本上讲,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弘扬。马克思主义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作为公共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内容、方法、途径是丰富多彩的。 理论来源于实践。长期丰富的历史实践中呈现的客观规律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产生的前提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形成,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揭示这一特定领域客观规律性而产生的理论形态的集中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是20世纪80年代初提上重要日程的。但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来讲,早在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具有深厚坚实的理论渊源,为这一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经过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执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大约十年的时间里,为这一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1994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有学位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和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会上,曾经就前十年学科建设的状况进行总结,取得几点共识: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领域、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学科理论体系框架等等,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主要方面,经过深入研究、归纳、提炼,都是明确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形态最主要的标志——论、史、原理、方法论,以及这一学科的某些重要领域,如政治观、人生观、社会思潮、比较研究等等,都取得了经得起检验的成果;三是这一学科的建设已向着纵深发展,在许多重要的研究方向和重大课题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经出版一大批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和专著;四是已形成本学科一支可观的学术队伍,涌现出一批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在以后的十多年间,一些专家学者就重要专题潜心研究,又相继发表了许多富有创见的学术论文,出版了许多高水平的学科专著。1986、1993及2002年先后举行的三次全国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研讨会,将学科建设一次又一次地推向了新的进程。 以这一学科建设为依托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曾经得到迅速发展。1993年,思想政治教育在本科专业目录中,已列为教育学门类的一级学科。截止1997年的不完全统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招收本科生11378人,毕业生8577人;二学位班2003人,已毕业1700人;硕士生849人,已毕业552人;大专升本科毕业生1800人。毕业生总数达14629人。学科的建设为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以及促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科学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提高了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也造就了本学科的学者专家队伍。2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和德育工作者锲而不舍、执著耕耘的学术园地。 二 如果说,20年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是一门科学、能不能成为一门学科,一些人士曾提出不少质疑;那么20多年后的今天,时过境迁,那些疑虑早已成为过去。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确实经历了茹苦含辛的历程。 一段时期内,学科建设蓬勃发展的势头曾被削弱。许多富有创见的研究成果没能及时荟萃一堂,融入学科理论体系。在学科理论的发展创新上突破性进展也减少了,学科建设曾一度处于半停滞状态。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有决定性影响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中被删除。诚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并在一起,列入国家学科专业目录,对于更好地发挥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专家、学者的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课的师资培训,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改变学科、专业名称之后,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它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地位被严重削弱,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至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去学科和专业的支撑,挫伤了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德育工作者的工作信心,并且助长了一些人们心目中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倾向。 实际上,“学科”与“专业”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学科”是特定领域客观规律性理论形态的集中体现,是一种知识体系、理论体系;而“专业”是为培养人才设置的教学实体,是一种教学体制、教学机构。一个专业可以依托某一学科,也可以是跨学科的。专业的设置,可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因此,专业名称并不是都能与某一学科相提并论、混为一谈的。至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解为“两课专业”、“两课学科”,更是一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