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他还明确提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搞好思想建设,指引正确方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靠坚强的政治领导、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制度体制,又要靠先进的思想道德、广泛的智力支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建设这项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中,思想道德建设是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而在思想道德建设中,思想建设处在首位,理论建设是重中之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思想的基础,人们的世界观处于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中,马克思主义是管总的。马克思主义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吸引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下,牢固确立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根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当前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其一是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加剧。苏东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而思想文化渗透就是其主要手段,要害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其二是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在关键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出现了多样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的特点,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才能有效地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最大限度地统一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好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支撑。我国有13亿人口,有56个民族,要在深化改革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强基固本,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全体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做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否则,就会造成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丧失社会和谐的思想灵魂。因此,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地做好科学理论武装工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打牢建设和谐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搞好道德建设,运用道德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开展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诚信友爱。和谐社会必须有社会成员之间的互相认同与接纳,其深层基础就在于全社会之间拥有一种普遍的认同,人与人之间有一种相互信任的纽带。人类若没有足够的相互信任,那么人与人之间就失去了相互联系的基本纽带,社会就不能正常运行。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民无信不立”。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诚信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培养公民的诚信品德是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应该以诚信为行为准则,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者。 和谐社会是社会成员和睦相处的社会,要求创造人人平等、团结友爱、和衷共济、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环境。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竞争是必要的,但竞争离不开合作。如果把竞争推向极端,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就会造成人性的沦丧,道德的败坏。因此,我们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努力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和睦友好和互相信任的关系。从道德建设角度来看,和谐社会就是社会团结、诚信友爱、风气良好、人们心情舒畅的社会。我们要运用道德手段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形成以诚信友爱为重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依法治国相配合、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道德规范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把思想道德建设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着力抓好舆论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新形势下要搞好思想道德建设,不仅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而且要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工作。同时要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出现“五个多样化”和文化传播渠道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要有效地开展思想道德建设,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和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由单位组织学习的传统教育方式遇到新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文化传播的载体越来越发达,报纸、刊物、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越来越普及。这些大众传播媒介有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功能和优势,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善于运用这些现代化的文化传播手段,着力抓好舆论引导工作,使教育形式生动多样,更好地推动思想道德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