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理论在国内外都已为学界所熟知,但国内在理论本体研究方面尚不够充分,一些学者对其理解尚不够深入,批评实践中用之不当和用之无用的现象还常常出现。国外一些著名的理论家们,如荣格、弗莱等人,对其阐释虽已相对系统,但他们的理论内部都存在着某种偏颇和弱点,这就使原型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作用不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相对而言,把原型理论与其它文学批评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的批评家们却在实践中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昭示出原型理论的真正潜质及其理论本质。因此,对“原型”的概念本质进行新一轮的界定和阐释,无论对于理论研究还是批评实践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原型”概念的多种阐释 概念是对内涵的界定,也是揭示本质的基点。每一个试图借“原型”一词建构、发展自身理论或进行批评实践的学者都必须言明自己所采纳的具体阐释。到目前为止,对“原型”概念所做出的界定已有多种。遗憾的是当这些概念进人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和批评实践时,其各自的弊端便显露出来。 根据荣格对原型的界定,“原型”(archetype)一词又被译为”原始模型”或“民话雏型”(转引自叶舒宪 98)其词源出于希腊文的“archetypes”一词,意义为“原始的或最初的形式”。他指出: 原型一词最早是在犹太人斐洛谈到人身上的“上帝形象”时使用的。它也曾在伊里奈乌的著作中出现,如:“世界的创造者并没有按照自身来直接造物,而是按自身以外的原型仿造的。”在《炼金术大全》中把上帝称为原型之光,这个词多次在狄奥尼修法官的著作中出现。例如在《天国等级》第二卷第四章中写到“非物质原型”以及在《天国等级》第一卷第六章中写到“原型石”。原型一词未见于圣·奥古斯丁的著作中,但文中是有此涵义的。例如他在《杂说》第八十三条中写道:“主要观点虽未形成……但确存在于上帝的思想中。”原型这个词就是柏拉图哲学中的形式,为了我们的目的,这个词既适宜又有益,因为它向我们指出了这些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并关系到古代的或者可以说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形式,即关系到那些亘古时代起就存在的宇宙形象。列维-布留尔所用的“集体的表现”一词是指那些世界的原始观念中的形象符号,但也同样适用于无意识的内容,因为它实际上指的是同一事物。(荣格 53) 并且,“原型”一词“在神话研究中它们被称为‘母题’;在原始人类心理学中,它们与列维-布留尔的‘集体表现’概念相契合;在比较宗教学的领域里,休伯特与毛斯又将它们称为‘想象范畴’;阿道夫·巴斯蒂安在很早以前则称它们为‘原素’或‘原始思维’。这些都清楚地说明,我的原型观点并不是孤立的和毫无凭据的,其它学科已经认识了它,并给它起了名称”(荣格95)。1922年他又明确提出:“原始意象或原型是一种形象(无论这种形象是魔鬼,是一个人还是一个过程),它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生并且显现于创造性幻想得到自由表现的任何地方。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神话形象,当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些意象时,我们发现,它们为我们祖先的无数类型的经验提供形式。可以这样说它们是同一类型的无数经验的心理残迹”(荣格 120)。到了1936年,他进一步指出:“原型概念对集体无意识观点是不可缺少的,它指出了精神中各种确定形式的存在,这些形式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普遍地存在着”(荣格 94)。 可见,“原型”一词在内涵界定和运用范畴上都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并无定论可言。这就使它成为一个可塑性非常强的词汇,理论家们都可以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从而使之成为自身理论体系的一个基本要素。弗莱也是这些人中的一员,他把“原型”这个概念赋予新的解释后纳入到文学批评领域。弗莱对原型概念的界定和说明也有多次,并且每次都有所补充。在阐述神话相位时他指出:“在这个相位中的象征是可交流的单位,我给他取个名字叫原型(archetype):它是一种典型的或重复出现的意象。我用原型指一种象征,它把一首诗和别的诗联系起来从而有助于统一和整合我们的文学经验”(弗莱 99)。在同一本书中他继而指出,“如果我们不承认把诗与诗联系起来的意象中的原型的或程式的因素,那么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而获得任何系统的脑力训练是不可能的”(弗莱 101)。“在文学的一端,我们有纯粹的程式,……在文学的另一端,我们则有全然的变异,在这里有对新颖或新奇的有意尝试,结果产生隐蔽的或复杂的原型”(弗莱 105)。至此我们发现在弗莱这里“原型”一词的意义越来越等同于“程式”。同样的观点在他的其它著作中也有所阐述:“关于文学,我首先注意的东西之一是其结构单位的稳定性。比如说在喜剧中,某些主题、情境和人物类型从阿里斯托芬时代直到我们今天都几乎没有多大变化地保持下来。我曾用原型这个术语来表示这些结构单位……”(转引自叶舒宪 101) 在弗莱这里,“原型”是在传统的社会心理和历史文化中形成的为人们所熟悉的一切程式化了的可独立进行交流的文学单位。显然弗莱的“原型”定义与荣格及其以前的理论家笔下的“原型”定义有一种质的差异,它已变为有理性掺杂其中、有程式可以捕捉的概念,其指向是具体的文学现象。 然而“原型”一词的含义并没有就此形成定论,费德莱尔也对“原型”概念作出了新的界定。他说:“我说的原型是指由观念和感情交织而成的一个模式,在下意识里广泛为人们理解,但却很难用一个抽象的词语表达,同时它又是那么神秘,不经过周密的考察是完全无法分析辨明的。这种复杂的心理情结需要通过某种模式的故事,即体现它又象是掩盖它的真正含义;待到它的原型意义被分析出来,或者根据表达它的语言找出了它的寓意之后,整个奥秘才会昭然若揭”(转引自蓝仁哲 170)。我们可以说他对“原型”的解释和界定比荣格和弗莱都有优长之处,可谓“原型”概念的最佳定义。 在荣格那里,“原型”是一种原始经验,这让人难以把握;而在弗莱那里“原型”又几乎变成了纯粹的模式;在荣格那里它是完全内在的,因而是不可捉摸的,而在弗莱这里又变成了完全外化的,条分缕析的;在荣格那里是复杂得近乎神秘,在弗莱这里又过于简单,一切故事都可以纳入到相应的模子里去,文学变得千篇一律失去了色彩和生机。费德莱尔的概念首先承认“原型”是一种复杂的神秘的难以用抽象的词语言说的模式,同时这种模式又是由观念和情感交织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