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的长期发展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为该民族大多数成员认同的积极与进步的思想品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道德规范的统称,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非典疫情,2003年4月28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的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精神的民族”,“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是要大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这些重要论述,不仅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而且为新世纪的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与时俱进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应对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综合国力是各种因素、各个领域的总和,也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作为民族精神集中体现的民族凝聚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概括的那样:“当今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为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与竞争。这种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在21世纪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9月28日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也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各国都在把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作为追求的目标。形势逼人,不进则退。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弘扬和培育高昂的民族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高昂的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虽然其产生、发展受社会存在的制约,但它仍然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力、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中的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根据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综合国力课题组”发表的《综合国力评估系统(第一期工程)研究报告》分析,目前,在美、日、中、俄、德、法、英7国中,美国的综合国力居世界第一位,并且其综合国力值遥遥领先于其他6国;日本居第二位,其综合国力值约等于美国的60%;法、英、德基本在一个水平上,其综合国力值约等于美国的一半;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值接近美国的40%,居于中国之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值居7国之尾,约占美国的1/4,法、英、德的1/2,俄罗斯的2/3。这种分析大体上与目前世界的现状相符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且我们只用了50多年的时间就取得了如此成就这一视角来说,我们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妄自菲薄。然而,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视角来说,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还只是相当于万里长征走过的第一步,今后的路还很长,中华民族要想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比较快地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早日实现现代化,乃至于超过它们,就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广大国民的紧迫感、责任感,激励全国人民把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化为砺志图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应对国际间人才争夺日趋白热化趋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 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但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在自然资源愈益匮乏、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人才、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人才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人才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成为一种比资金更重要的资本。能否拥有和保持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事关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兴衰成败的重大战略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人才的争夺也日益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依靠教育加速培养人才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人才,积极参与国际人才争夺。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优厚待遇,纷纷放宽移民、定居等限制,形成了对全球高科技人才的强大吸引力。许多跨国公司也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研究开发基地等形式,加紧争夺和利用那里的人才资源。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一支具有一定实力且初具规模的人才队伍,但是,从数量和整体水平看,我国当前的人才队伍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人才资源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缺乏,仍是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也像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一样,面临着严重的高科技人才的流失问题。据报道,目前,通过各种渠道,我国移居美国的本科以上的各类专业人才已达45万多人。截止1995年底,国家共向国外派遣各类留学人员25万人,回国服务的不到9万人,尚有16万多人滞留国外,其中60%以上在美国。而当前那些没有出国的,也正以各种渠道流向在华的外国企业。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技术人员中有70%的人不满足于所在单位的工作现状,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人才的隐性流失。大量的人才流失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对我国的科技安全、军事安全等方面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面对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我们除了要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工作,认真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用好人才和维护人才权益等措施外,必须花大力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唤起人们强烈的爱我中华的自觉意识和深厚情感,引导人们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并为祖国忘我奋斗。这将有助于我国以较快的速度全面提升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