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社会能够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人们对诚信的渴求与日俱增。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础。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宁。因此,对公民进行诚信教育是必要的,而对即将步入社会生活的公民—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更为紧迫。这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古代先哲对诚信的论述与认识 对诚信的研究,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的儒家。早期的诚信均与宗教密切联系在一起。如《尚书·太甲下》中记载: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此处的“诚”主要是指笃信鬼神的虔诚。后来经过儒家学者的大力提倡,诚与信逐步摆脱了浓重的宗教色彩,而成为进行个人修养与经世致用的道德规范。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始终认为诚是“天之道”,是道德的本体和自然的规律,人们的道德修养必须遵循“天之道”,这是做人不可移易的法则。《周易·乾》中说: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强调君子的一言一行均要做到诚实不欺、真诚无妄,只有如此,才能有所建树。在孟子的著述中,把“诚”放到了道德本体的高度进行讨论,认为人若要加强自身品行的修养,诚是一个重要的原则。他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由于诚既是宇宙的根本道德属性,又是人伦道德的本源,所以“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礼记·中庸》)。能够虔诚地体验道德本体一诚,是个体安身立命、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前提。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也说:“诚者圣人之本。”又说:“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通书·诚上》) 当儒家学者把诚作为伦理道德之本时,对于诚的体验和感悟就成为道德修养的重要一环。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它事矣。”(《荀子·不苟》)在修身养性过程中,诚是达到崇高境界的重要途径。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并且认为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程序中,重要的是致知和诚意,而诚意在其中尤其显得重要。由诚而善,不只是自身达到善的境界,还能因己之诚、善而感化影响周围的人,使他人也达到善的境界。通过诚的途径进行修养,一方面可以开阔自己的心胸;另一方面,还可以与他人协同发展,共建和谐的社会秩序。 作为个体道德修养重要一环的诚,还具有要求人应该自律的内涵。《中庸》在阐发诚这一概念的时候说:“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是客观存在的应然之理,追求诚是做人的奋斗目标,一旦具备了诚的品质,就可以在自然而然之中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中庸之道,而不需要外界力量推动。 作为最高境界的本体的诚,体现在道德实践中便是“信”。对于信,首先是与为政之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孔子就十分强调“信”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即信是政府行为或国家行为的准则。据《论语·学而》载:“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又据《论语·颜渊》载:子贡问如何治理政事时,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再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答曰“去兵。”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其次,信还是为人处世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及遵守的道德准则,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孟子继承了孔子关于信的思想,并且作了进一步的推广。孟子把“朋友有信”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并列为五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和伦常规范。 从上述古代先哲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诚与信是两个既相关又有所不同的伦理道德范畴。诚与信互相贯通。诚是信的根基,信是诚的外在表现。孟子说:“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孟子·离娄上》)宋代的理学家张载说:“诚,故信;无私,故威。”(《张载集·正蒙·天道》)正是由于诚与信的协同作用,才能够保证社会的道德秩序。 虽然诚与信具有紧密的联系,但是二者仍然存在着区别并各有侧重。诚更多的是指“内诚于心”,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诚更多的是对道德主体的单向要求,信更多的是针对社会群体提出的多边要求;诚更多的是指道德主体的内在德性,信则更多的是指“内诚”的外化,体现为社会化的道德实践。 透过古代先哲对诚信的论述,可见诚信是具有双重价值去向的,即道德理想主义和道德实用主义。坚持诚信可以与天地共存,是道德理想主义;坚持诚信必有所得,是道德实用主义。这种能够把理想与现实很好结合在一起的伦理道德范畴,无论在哪一个历史阶段,始终是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第一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