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验及启示 苏联的学校德育模式经历了70多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学校德育,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里程碑,这一艰辛的历程曾给苏联时期学校德育带来过辉煌。苏联学校曾培养了几代数以千万计的社会主义爱国者、建设者和保卫者,他们为建设和发展苏联社会主义做出了积极贡献,使苏联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就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强国。尤其是“二战”时期,先后有1000多万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抗击法西斯侵略和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捍卫了苏维埃国家并使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占世界人口近1/3的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说明其在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成就方面居功至伟。苏联早期和中期的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些经验对现代社会主义学校德育仍有重要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德育观,重视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 苏联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把它放在学校各项教育的突出地位,始终作为学校工作的基本任务。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就提出学校必须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在较长历史时期内,对青少年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苏联各级各类学校最主要的社会职能之一。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是苏联学校第一位的政治任务。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苏联学校的德育基本上遵循了列宁的有关共产主义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原则实施着学校德育。 (二)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多种途径方法陶冶青少年学生。 首先,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丰富。强化苏联各民族悠久历史教育,特别是注意运用在十月革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卫国战争等历程中苏联共产党员及人民群众的英雄事迹教育青少年,教育内容涵盖面宽广。其次,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方法多样。通过社会科学及其它各科教学灌输爱国主义知识,在大、中学校中开设苏联本国史和联共(布)党史课,通过定期举行时势报告会,组织课外阅读,举行乡土旅行和远足,举行革命纪念日和国际节日庆祝活动等形式的校内外教育活动,有较强的感召力和实效性。 (三)构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突出教育灌输和自教实践相结合。 在苏联学校德育中,主要包括时事政治教育、共产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人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自觉纪律教育、精神美学教育等等。使学生逐步理解和自觉遵守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和主人翁态度等等,并形成了完整的德育体系。即使在20世纪60和70年代,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在苏联社会生活中仍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苏联这个时期的理论著作中可以看到,它们都把思想道德教育当作一个重要的方面来论述,强调共产主义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培养造就共产主义新人,即“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同时,苏联德育坚持社会义务劳动教育制度,把它看作是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建设者的内容。列宁把在劳动和社会活动中的教育原则视作共产主义教育的主要原则,提出开展“星期六义务劳动日”活动。后来劳动教育形成了规范的课余及假日劳动锻炼制度,各州、市都有供青少年劳动的基地,社会劳动教育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四)实施社会综合教育,力求德育科学实效。 共产主义综合教育法在苏联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这种方法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要求把教育工作形式、手段和方法协调起来。 在实行综合教育法中,要求必须遵循以下4条原则。第一,坚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和教育各个方面的和谐统一;第二,坚持教学和思想教育的统一;第三,坚持学校、家庭、社会机关、校外机构和党组织在解决思想、道德、劳动教育和美育、体育等任务中的相互联系和协调统一;第四,坚持共产主义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相互协调联系。在遵循以上4条原则基础上做到了专业课教学活动与思想教育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整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五)重视育德理论研究,加强教育实践指导。 苏联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重视对学校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其主要理论研究有:关于列宁的青年一代共产主义教育的理论;克鲁斯卡娅的共产主义思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理论;加里宁的关于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教育的理论;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理论、劳动教育理论、纪律教育理论,并提出了培养新人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原则和“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平行教育法”;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和谐教育法”和“自我教育”理论等等。尽管苏联在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中也曾出现了一些曲折和反复,因而制约了学校德育的健康发展。但是,在较长时期苏联的许多理论家、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他们在探索、创立新兴社会主义学校德育模式方面的成绩是重大的。 二、苏联时期学校德育的教训 社会主义国家的学校德育服从于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从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对培养人才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的总体要求。苏联80年代的学校在德育实施中由于受制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发展中的错误影响,导致苏联学校德育嬗变。其主要的原因和教训有以下几个面: (一)放弃马列主义指导地位,使德育脱离正确的政治方向。 纵观苏联学校德育70余年的发展历史,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学校德育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发展基本上是健康的。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执政党上层领导宣扬、鼓吹“改革新思维”背离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实行指导思想上的“政治多元化”和“经济私有化”,推行“民主化”、“公开性”,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党的行动纲领。同时,又再次掀起以批判斯大林执政时期的一些错误为名,否定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和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成就,致使人们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信念丧失和共产党组织的先锋队地位作用下降。在80年代后期又实行学校教育非党派化、非政治化、非意识形态化,否认了社会主义学校思政教育的阶级性,使学校原来的马列主义政治课已名存实亡,改称人文及社会科学课程。马克思主义在这些课程中只作为一种流派介绍,已不再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学校德育逐渐脱离了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而发生了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