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与创新的价值核心 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建设与创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事实上,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本身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整体状况的深刻体现,有着自身丰富的文化价值内蕴,在实践中已日趋形成极富自身特色的制度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和理论深刻表明,它不只是一种求“知”意味上的学问,不只停留在知识层面,尽管其与知识有着深刻的渊源,但思想有着自由性、内隐性、复杂性等特征,政治又十分强调原则性、权威性、强制性,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毕竟旨趣在于觉悟,在于外在规范的内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在一定经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在长期的高校思政工作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制度本质上是一种稳定而独特的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并以之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思想意识等。简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建设内在体现了学校对校园人的控制、监督和导向的力度。 由此可见,任何一种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无不以某种价值预设为前提,无不体现出某种价值导向、价值立场;同时,制度本身的内在属性也直接倡导和规定着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可能性空间。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判断,我们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与创新的价值核心是着眼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调动最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提升校园人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及创新素质,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理论,实现思政制度改革新突破,真正使这一价值原则落实到一系列的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具体化为不同层次的制度安排中,这是一个探索中不断发展的崭新课题。 显而易见,制度建设与创新对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保证,更是促使学生全面成材的有效途径。这一价值核心的确立,首先在于它不仅可以为好的、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现象的孕育、弘扬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而且可以以其刚性的规范约束、扼制不良及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当然,由于受传统和习俗的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有着较大的惰性和顽固性,因而如何使人民群众从自发走向自觉,同传统落后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最终使有着刚性约束特点的制度功能的最终实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自觉性;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建设和创新无论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着较高的素质要求。其次,这一价值核心的确立,要求教育者的制度意识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着眼于素质教育,指向于创新实践。健全完善的并富有创新要素的制度可以有效地保证人们对制度的遵循,无论这种遵循是出于一种道德理性的自觉,还是出于现实功利的考虑。它通过设立行为边界,为校园人的行为选择提供一个允许和可能的范围。在这样一个允许和可能的范围之内,通过教育者的引导,使制度的价值核心准则在校园人的理想信念体系中扎根,真正把制度所倡导的社会理想、价值观、伦理道德等最终统一在人的行为中。 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创新的基本要义 江泽民同志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说,人类创造力发展的高度决定着历史发展的高度的话,那么,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创新将决定着未来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方向。直接的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原则上能否以及怎样创新?笔者认为亟需理清三层基本要义。 从大范围看,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实行制度创新,丰富和完善制度体系,才会更大可能地给校园人提供更多的新机会、新空间,因而,制度创新首要在于学校善于把握全局,抓住重点,纲举目张,强调制度思维和方法的转变,实现由经验制度向科学制度的转变。要善于准确把握时代脉博,及时摒弃与修改不合时宜的陈旧制度,快速、全面地制定适合学生全面发展成才的教育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的导向功能。在日渐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高校一方面应紧密关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实践中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地调整相关制度的内容;另一方面学校要针对学生从入学于到毕业离校时间段内的相应特点,着力形成一套极具时代气息、全方位、系统性的思政工作制度。而且学校还要善于从大局出发,建立健全既有针对思政教师队伍,又有针对学生个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此外,要明确任何新制度的出台原则上既要体现制度的约束作用,又要体现制度的激励作用。比如,一般高校都有关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综合考评制度,像这方面的考评制度就应该包括工作机制、队伍建设、思想建设、日常管理、党团工作、学风建设、基础文明、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校园文化、文化活动等多项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又可设10项左右的二级指标,累计涉及200多个考评分项指标。这样一来,制度就能相对合理,较为全面、深入地涵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也就可以将其作为学校深入有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性制度。而工作一旦有了参照标准,效率自然会提高。又比如一般高校都有对学生进行学年考核的综合测评制度,很明显,像这样的制度就必须着眼于素质教育,全面真实地对学生个体进行量化测评。既要考虑学生个体在集体中的作为,又要充分考虑个体的自身发展;既要坚持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正确导向,又要充分兼顾学生个性的培育;既要重视常规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又要充分提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增强测评的透明度,又要强调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设计测评制度才能相对有效地保证学校对人才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公正性、透明性,使学生对学习、成才、做人有一个比较完善、全面的参照标准,才能使学生切实理解一个当代大学生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真正做到知之而行之。事实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任何制度创新都要体现制度的导向功能,换言之,只要制度创新的内容科学,幅度合理,并能激发师生的进取欲望,能鼓励校园人为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而不断学习和创新,这就是成功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