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崛起和迅速普及,一种新的全球性的社会组织形式——“网络社会”正在形成。与这种“虚拟社会”相对应的社会道德体系——“网络道德”,对传统社会的道德观念、价值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所谓网络道德教育,就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使人们接受和遵循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并按其价值标准处世做人、塑造人的品德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相对于传统道德教育而言,网络道德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考察和研究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律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道德教育的原则是由道德本身的内在规定性所制约的,也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网络道德是建立在网络社会基础上的新型道德体系,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平等性的特征,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基本教育原则。 首先,坚持“绝对自由”与“相对自由”相结合的原则。网络“虚拟空间”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扩展了人的个体能力和交往能力,为人们个性的发挥提供了充分的自由,过去不能设想的事情现在很容易就能办到。任何一个网民都“能够”随意参加国际网上社团,“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地发表个人意见,“能够”阅读国家严格禁止入境的各种信息,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够”闯入某个国家的银行、军事基地等要害部门的数据库,盗用、伪造客户网上支付帐户的犯罪等等“绝对自由”的活动。但是,如同在物理空间中一样,人们的自由又是相对的,犯罪是要受到制裁的,也即“相对自由”。第二,坚持既有道德与网络道德相统一原则。虽然网络道德是顺应“虚拟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伦理要求,它与植根于物理空间的既有道德有所不同,但绝不能片面强调网络道德教育而忽视既有道德教育。事实上,既有道德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的运行机制反映了人们社会活动的一般规律,对规范人们的行为是行之有效的。第三,坚持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对国家而言,虽然信息的传播没有国界,但信息的内容及其社会影响是有国界的。任何跨国界的信息传输,都是涉及进出口的行为,应当遵守进出双方国家的法律。第四,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网络社会赋予网络主体无限的使用权和资源的获取权,但同时也要对自己网络行为的社会效果负责。因为,“国际互联网”或者“网络”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网络,更是一个由成千上万的个人组成的网络社会。每个网络用户在接受大量的网络服务器、地址、系统和人时,他们的行为最终要产生社会影响,因此必须负责任。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道德教育的内容,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道德教育对象的实际而确定的。它不仅反映道德教育的性质,而且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与任务的重要保证。在互联网带来的网络社会中,人的个体能力和人们“在一起”的群体感受将超越地区和国家等地理性因素的限制而达到全新的水平,因此,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必然反映网络社会的特殊要求。具体来说,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引导大学生培养网络道德意识 毛泽东同志说过,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在道德领域也是这样,要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素质,首先就必须使人们了解和把握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和义务,了解和把握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然后他们才能有所适从,才能有一个明确的道德实践方向。道德是人类理性的表现,是灌输、教育和培养的结果。网络道德教育同样如此。目前,随着电脑网络日益发展,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一些西方国家高等学校的教育课程,如美国杜克大学就对学生开设了“伦理学和国际互联网络”的课程。我们要以“两课”为主渠道,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网络意识:网络用户相当于国际网络公民,在这个虚拟社会里,大学生也应该遵守法纪,遵守共同的规则,做一名网上道德人。而要做一名这样的“四有”新人,首先要树立网络道德意识。也即认识到网络道德是网络社会正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调节器。一定的道德规范,不仅体现着自身的利益和需要,也是每一个网民在网络社会立身处世的根本。其次,要处理好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在网络社会中,目的和手段应当都是正当的,而决不是决定手段的正确性。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之间,总是有本质区别特征原则界限的,绝不容混淆。第三,要处理好大节与小节的关系。网络社会中的“小节无关紧要”论是不对的、有害的。事实上,小节与大节只是相对而言的,在一般情况下彼此间不仅没有绝对界限,而且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在这里,大学生应记住并实施一句古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教育大学生讲究网络礼仪 “网络礼仪”源于英语Netiquetle,由“网络”(Network)和“礼仪”(Etiquette)组合而成。就现状而言,目前的网络礼仪主要有以下组成部分:(1)问候礼仪,指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交往的起始中,问候和称呼对方时应遵守的规则。它表明的是某大学生A想与谁交谈,该怎样问候和称呼。可以说,学会网上问候礼仪,是大学生网民行为礼仪的初级教程。(2)语言礼仪,指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交往中语言表达应遵循的规则,这些礼仪可以表明一个人的态度的情感。(3)交往方式礼仪,指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交往中所采取某种交往方式时应遵守的规则。如许多网络就“规定”发信者要写明信件“主题”等,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交往方式礼仪。网络礼仪是在网络相互交往中所形成的,与网络社会的特点相适应,网络礼仪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如虚拟性、强制性较弱和普遍性等。总之,网络礼仪是网民行为文明程度的标志和尺度。一个大学生如果连这些起码的网德要求都做不到或不会做,很难相信他能遵循更严格、更高的网络道德标准。从人的直接交往,到电话交往,再到网络交往,是人类交往方式的进步和变化,与此相适应也要求大学生采用新的交往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