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两课”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能不能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是大学生能否学好必修课程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学习表现表明,总体来看大学生学习“两课”还是有积极性的,愿意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武装头脑的不乏其人。但是,也必须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是本着“要我学”的态度。言外之意,学习“两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学习比较被动。他们学习“两课”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由于“两课”教师的素质与大学生对“两课”教师的要求存在相当距离,导致他们学习“两课”兴趣淡漠。通过问卷调查表明,新时期的大学生对“两课”教师的要求很高,比如说,要求“两课”教师要立场坚定、知识广博、方法灵活、语言幽默,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等,而现实中“两课”教师与大学生的要求距离甚远,他们再学习和深造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需要有一个实验、总结的过程。为数不少的教师讲授不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导致学生产生了对“两课”学习淡漠的情绪。 第二,由于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反差,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这一反差,导致对学习“两课”信心不足。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反差,换句话说,理论和实践有时对不上号,这是事实,关键是如何正确分析这一事实。对于在工作中出现的消极有害现象的存在和蔓延,一部分大学生简单归因为理论本身不正确。正是由于这一认识的偏差,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对学习“两课”信心不足,产生了学习淡漠的情绪。 第三,由于大学生本身对政治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多,因此,“两课”学习入门本身就成为一个难点。按“两课”学习的要求,大学生应该目的明确,以积极主动和科学的态度来学习。但是,由于“两课”对大学生来说是公共课,相对来说,学习较为被动。一门科学的学习由无兴趣到有兴趣、由不入门到入门有个转化过程。大学生学习“两课”的积极性也只能随着这个转化过程而不断地发挥出来。同时,他们在中学学过政治常识,由于高考的原因,掌握知识主要是靠机械的记忆,很少应用于实践。因此,他们没有真正品尝到政治理论的甜头,似乎觉得政治理论可学可不学,产生了学习淡漠的情绪。 我们找到了大学生学习“两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就从各方面入手,创造条件,化消极为积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做好这种转化工作,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两课”的积极性。 一、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是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 针对“两课”教师的现状,我们对教师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采取了有效措施:其一,要求“两课”教师提高学历,参加各种培训班,请专家作报告,推荐进修书目,特别强调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以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使“两课”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能够很好地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他们讲好课打下基础。其二,加强集体备课,注重集体研究,侧重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及热点问题;研讨教学方法,组织观摩教学,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其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论研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真正有效地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 二、消除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障碍,是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 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一定反差的归因中,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是由于理论本身的不正确造成的,对此必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有时理论和实践对不上号,并不是理论本身不正确,而是因为实践没有和理论达到统一。一则是实践者没有全面把握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拿不全面的理论去指导实践,不可能不出问题;再则是实践者根本不学习理论,又受私利驱动,就不可能按理论指导原则去做。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上消极有害现象特别是腐败现象的存在特别敏感,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腐败现象的存在,原因是复杂的,它的存在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格格不入的,和党的宗旨是相违背的。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这一现象的存在,并与之作坚决的斗争。集中抓大案、要案,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分子,采取有力措施惩治腐败,表明党和政府正努力使腐败现象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力求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我们不仅通过具体分析去说服大学生,给他们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且也用事实去教育大学生。我们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果和大量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去教育大学生,有力地说明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社会的主流是好的,党在实际工作中坚决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这样,大学生又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观点,正确分析了理论和实践存在一定反差的现象,消除了思想障碍,又受到现实的教育,树立起学好“两课”的信心。 三、对大学生进行诸种意识的培养,这是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具体措施或途径 其一,培养接受意识。首先要让大学生对“两课”的学习有兴趣。我们从上好绪论课入手。绪论课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至关重要的课。因为绪论课讲的是这门课的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基本要求以及这门课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绪论课是教师第一次给大学生讲课,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发挥水平,讲出效果。比如我们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绪论课,就是从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辉煌成果入手,进而说明理论的科学性,说明理论的渊源关系,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这样,从大学生所能看到的火热的改革实践入手,使他们容易产生亲切感,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和学习的兴趣。再比如讲“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绪论课,就是从马克思主义有没有过时讲起,进而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作用,今天她仍是东西两半球的热门话题,仍是我们人生的指南。从学生头脑中的热点问题入手,容易引起他们的积极思考,领悟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上好绪论课本身就是要把学生引入到一种学习的情境中去,使他们开始接受这种理论的传授,进而产生一种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