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工作更艰巨了。老年群体的思想状况,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要通过研究在各种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中,老年人的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特点、心理变化、心理需要以及行为表现,来做好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做好老年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因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受到深刻的影响,尤其是老年群体因社会变革的冲击,受到的影响更大。我国目前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一亿三千万左右,约占人口总数的11%。这个数字意味着,中国正在走向老年型的国家,老年人的社会需求、心理状况,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老年人的思想状况、心理状态如何,不仅关系到老年人自身,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直接影响到全社会。做好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关系到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老年人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有着几十年形成的极为广泛的社会联系,特别是老年人中有不少具有较强的组织活动能力和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如果我们对老年群体作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它们将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稳定力量。如果我们忽视了老年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忽视了他们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满足,一旦受到错误因素的影响,就很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较大的负面作用。 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对练习“法轮功”顽固人员的帮教转化工作,接触了部分“法轮功”练习者,在“法轮功”练习者当中,不少是老年人,这部分老年人的思想状况是极为令人担忧的。这从反面警告我们,必须加强对老年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及心理健康。而目前,老年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甚至在不少地方实际上是盲区、是空白地带。因此,加强老年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精神文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如何做好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二、老年人的再社会化、再学习与心理调适,是新时期老年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 老年人的心身特点和心理需要,决定了我们在做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把老年人的再社会化、再学习与心理调适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和关键来抓。 (一)从老年群体的需要来看,老年人必须再社会化、再学习和做好心理调适 老年人随着离退休的开始,终止了几十年形成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必须重新建立起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秩序,也就是必须有一个再社会化过程,即及时退出旧角色,学会新角色。一方面,对老年人来讲要进行自我调节,正确对待老,正确对待地位的变化,角色的转换,既承认生理上的衰老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也要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来面对老年生活,保持心理年轻和健康。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活动,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参加一些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多一些爱好,不要封闭自我,多与社会接触,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重新实现自我,使精神上有所寄托。老年人要善于自我调节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的情绪,待人处事豁达大度,预防心理疾病,做好心理调适,保持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老年人的再社会化离不开老年人的再学习。当今时代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社会在日益进步,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新知识、新技术在不断涌现,新的科技领域在不断开辟。面对科技的进步,老年人必须不断学习,这也是老年人有充实的精神生活,不脱离社会,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基本要求。不断学习能帮助老年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老年人心理的调适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也是在“延长自己的使命”。因此,老年人的再学习既是社会的需要又是自身的需要。 (二)从社会来看,社会要为老年人再社会化、再学习创造条件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紧密结合老年人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一些具体实际问题,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是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和心理需要,也是他们人生价值的体现,更是他们参与社会的权利。 首先,要为老年人再社会化、再学习和心理调适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这是我们做好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条件。如果没有老一代人的艰苦劳动和创造,就没有今天社会财富的积累,就没有今天社会的进步发展。老年时期也是总结经验、为社会智力库提供资源积累的大好时期,大部分的老年人尤其是低龄老年人在不断学习,希望充分发挥其知识、技能、经验方面的优势,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渴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新贡献。因此,要注意挖掘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工人、老劳模为主体的“五老”资源,为他们提供舞台和讲坛,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是仅仅有“余热”可供发挥,而是有“很多热”可以提供给社会,社会也十分需要发挥老年人的作用,所以要积极引导他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经验知识、对下一代的爱心,为社会多做好事,多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