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个农业大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整个农村形势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呈现出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生动局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思想政治领域还是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消极现象,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为此,省委从促进全省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从1990年开始,每年冬春季节都在全省农村广泛深入地开展一次社会主义思想集中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1990年12月1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山东省委关于在全省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情况报告》上作出批示:“中国有八亿农民,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农村搞好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应该提高到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大事来认识。山东的做法很好……”。江泽民同志的批示,给了我们极大的鞭策和鼓舞,激励我们把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作为新时期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工程,以一贯之,坚持了十年,成为推动我省两个文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之源。 一、主要成效 山东十年农村社教犹如“十年磨一剑”,以其高昂的主旋律和鲜明的时代主题,在全省农村干部群众思想上锻造形成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的精神支柱,使农村这块阵地高高飘扬起社会主义的旗帜。 1.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农民素质的高低是农村改革发展最根本的基础。十年来我们在农村社教中坚持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着力点,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一是农村干部群众思想进一步解放,一批敢闯市场显身手的农民企业家应运而生。我省寿光市农民从种植大棚蔬菜到建成江北最大的蔬菜市场,就是思想解放的丰硕成果之一。二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干部群众从持之以恒的改革开放成就教育中,理解、相信、接受了邓小平理论,“跟党走富裕路”成为农民群众的共同心声。三是道德境界不断升华。社会公道、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使农民群众的灵魂经受洗礼,一度淡化的集体主义思想得到恢复和巩固。四是科技素质和文化品位越来越高。十年的集中教育向农民推广了一大批新技术、新成果,全省获得省技术证书的农民达50多万人。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陶冶农民群众的情操,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 2.促进了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每年的社教活动中我们坚持把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政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激发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特别是1998年冬春季节的社教,我们以学习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掀起了一个形势政策教育的高潮,土地延包30年等基本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为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教育活动中各地都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奔小康作为中心任务,深入进行“发展是硬道理”的教育,引导农村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认清形势,发挥优势,拓宽思路,制订发展规划,寻求致富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去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203亿元,比1990年增长2.03倍,全省集体经济总收入超10万元的村达到9300多个。 4.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教育与整顿相结合,是我省农村社教的一大特点。各地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充分利用培训基地和基层党校,每年都将党员轮训一遍,引导他们转变作风,增强公仆意识,自觉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对软弱涣散的班子,本着“先换思想后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原则,每年都进行集中整顿。十年来共调整后进党支部两万多个(次),转化率达80%,一大批市场经济意识强、勇于开拓、公道能干、群众拥护的党员被选拔到支部书记岗位上来,涌现出王廷江、刘运库、王乐义等一大批先进基层干部的好典型。 5.优化了农村环境。优良的环境是改革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社教中,各地针对影响农村稳定的突出问题,坚持进行普法宣传,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村霸、街霸、市霸、路霸等恶势力,铲除“黄赌毒”,取缔非法宗教,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安宁。结合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大力推行“四民主一公开”,完善农村财务“双代管”制度,增强了农村工作透明度,避免了许多矛盾和纠纷。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在社教中还积极引导农民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6.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思想集中教育活动以其显著的效果和广泛的影响给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以巨大的推动。一是锻炼了队伍。一大批党员干部、社教工作队员成为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二是巩固了阵地。许多地方以社教为动力,加大投入,新建了一批思想教育阵地,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三是形成了制度。为巩固社教成果,各地都总结经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四是增强了针对性。每次社教既是一个集中教育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过程。摸清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脉搏,找准了农村存在的各种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