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正在迈向信息网络时代。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网络正在日益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哲学和人们的工作、生活与思维方式。面对社会生活的急剧变革,宣传思想工作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研究并发挥信息网络的技术优势,站在世界科技革命发展大势的高度,把握信息网络发展动向,从宣传思想观念、内容、途径上不断创新,努力实现网络条件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战略任务,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保证。 信息网络技术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 所谓信息网络,就是一个集通讯、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能使每个人随时随地地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个人,网络中的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源的提供者。网络所显示出来的新颖高超的技术特性,是传统宣传思想工作的技术和手段无法比拟的,为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带来了难得的创新契机,具体表现在下述方面: 1.形象性。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接受外来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感官实现的。电脑网络语言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等特点。通过这种信息表述,可为人们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感染力极强。特别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选用,可在屏幕上创造一种活跃、轻松、愉悦的受教育情景,使严肃的宣传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人们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 2.时效性。巨大的速度优势,是信息网络最重要的特征。比尔·盖茨预言:“如果说80年代是注重质量的年代,90年代是注重再现的年代,那新世纪的前10年就是注重速度的时代。”网上传播巨大的时效性,是传统宣传媒介无法比拟的。目前,网上媒体信息正以小时为周期乃至以分钟为周期更新信息。人们通过网络,随时可了解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大事,真正做到“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这种迅速、及时、准确的传播方式,有利于宣传网站及时传播健康、科学、正确的思想政治信息,加强网络空间的正确舆论导向。 3.广泛性。放眼世界,今天的因特网已不独属于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组织,是全球性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资料,截止1999年底,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已拥有1.2亿因特网用户,其中中国上网用户已达890万,注册域名18376个,WWW站点5300个,并且正以每年高于30%的速度递增。可见,借助迅速扩散的信息网络开展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范围大、辐射面广、冲击力强、受教育对象非常广泛。 4.娱乐性。信息网络的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使宣传工作的政治性、思想性与娱乐性紧密结合,从而增强宣传教育渗透效果。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可充分调动吃、说、视、触等各种感官,再现生活场景,并可进行角色扮演和体会。将宣传教育内容巧妙地融入网络文化娱乐活动之中,可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 5.互动性。网络的交互式沟通将吸引人们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在思想碰撞中自然而然接受引导。信息网络交互式传播的特点,使人们在网络中接受宣传思想教育时,彻底改变传统的“你讲我听,你打我通”单向强制性方式,而是随时可与宣传网站开展思想交流,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均可在网上坦露无遗。在网络中,教育与被教育者是平等的,信服什么、崇拜什么,主要看真理掌握在谁的手中。这种互动式、引导式的宣传教育,可大大提高思想“灌输”的有效性。 网络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之路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站在新世纪的始端,而对汹涌而来的信息网络化浪潮,作为社会主体先行者的宣传思想工作,务必抓住机遇,找准切入点,以创新的姿态开拓前进,以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一、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树立三种新观念。 1.时代观念。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发展变化的概念,带着鲜明的时代特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观念必须要新陈代谢、破旧立新。为此,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网络知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探求网络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实现宣传思想工作由单一封闭型向双向开放型转变,由号召动员型向真理感召型、由单纯“灌输”向艺术渗透方式转变,以使宣传思想工作在新时代继续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2.市场观念。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和竞争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空间就是一个大市场,各种思想和文化信息在这里交汇和冲撞,借人们自由选择和认同。计划经济时代的“权力中心”思维和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舆论宣传的方式,在这里将失去效力。宣传思想工作者只有在完全遵守网络“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认真研究“网民”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和对思想道德素质的诉求,充分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才能启发和引导人们自觉接受宣传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占领意识形态信息市场,并争取更多的网上“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