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时代需要一种什么精神?我们的事业弘扬一种什么精神?我们的人民呼唤一种什么精神?对此,孔繁森以其高尚的人格和坚强的党性,做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回答。他那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境界;他那无私奉献、甘为公仆的人格魅力;他那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高尚品德,融铸成伟大的时代精神,激荡、回响在中华大地,发人深思,摧人奋进。 孔繁森精神——时代与人民的呼唤 历史表明,任何时代精神的精华,既不是宗教经典中的箴言和圣谕,也不是道德家们超凡脱俗的说教和描绘,而是深藏于人民群众精神内核中的最精致最珍贵的东西,它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的追求与渴望。在现实性上,它总是通过典型人物的情操、风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展现出来。孔繁森精神便代表和体现着时代精神的精华。它的出现及其引起的巨大社会震动和反响,意味着我们的时代和人民对这种精神的企盼与认同。 ——深邃高远的时代启悟 孔繁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价值理想在新时期的充分展示。在即将告别20世纪迈入新世纪的今天,人们既感受到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充裕与活力,同时也感受到源于商品社会中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思潮对人类精神的冲击,特别是在我国启动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也确有一些人单纯追求个人功利,失去了生活的价值理想。然而,中国共产党人却从来没有放弃对崇高社会理想的追求,从来没有放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一再教导我们,每个共产党人仍然要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并把这种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中间去。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按照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各自的岗位上率先垂范。从抗洪救灾以身殉职的市委书记张鸣歧,到盘肠斗歹徒的徐洪刚,充分显现了新一代共产党人的铮铮硬骨和赤胆忠心。孔繁森的出现,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尽管物换星移、人间巨变,早已远离战争年代和困难时期,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理想和奋斗精神没有变;尽管党内也曾出现一些腐化堕落分子,但从整体上看,从主流上看,我们党仍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仍然是为人民所拥护和信赖的党。在鲜红的党旗下,众多孔繁森式的优秀中华儿女,正以伟大的牺牲精神服务于事业和人民,用鲜血乃至生命锻造党的崇高威望。这正是我们党永葆革命青春、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孔繁森精神的出现,反映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客观要求。我们所从事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它不仅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思想革命。伴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西方外来文化的涌入,每个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面临着改革开放的考验,面临着腐蚀与反腐蚀、演变与反演变的考验。如果我们的广大干部经不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诱惑,严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就会使改革开放事业功败垂成。我们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其价值向度始终指向国家和人民利益,而不是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所有这些,从客观上要求人们进一步提倡和弘扬以集体主义为主导的人文精神,用以规范、矫正人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孔繁森精神便集中体现了以集体主义为主导的人文精神。它是改革开放条件下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参照系,它是鉴别真假改革者的试金石。 孔繁森精神的生成,则是他投身于艰苦环境、置身于人民群众,不断升华人生境界的逻辑结果。“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两度赴藏,历经十载,同劳动人民甘苦与共的生活实践,磨砺和锻造了孔繁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格和党性。在任何时候,艰苦的环境都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和磨练。同样地,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就能获得用之不竭的精神营养和力量源泉。上述两点,构成了英雄成长的基本要素。“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孔繁森这颗革命的种子,在人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下,在风雪严寒的洗礼中,成长为秀色参天的栋梁之材。这就是孔繁森向人们展示的壮丽人生之旅。 ——共产党宗旨的集中体现 孔繁森精神犹如一座盈满奇珍的圣洁殿堂,令人留连忘返,心往神追。人们很难用几句话来概括孔繁森精神的全貌,但却不难发现,在孔繁森留下的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中,贯穿着一条闪光的主线,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成为孔繁森的毕生追求和道德践履,集中体现了孔繁森精神的丰富内涵。 在共产党人看来,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是党与人民血肉联系的纽结,也是共产党人一切言行的价值尺度。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是共产党人的天赋观念,它只能在为人民利益和事业奋斗的实践中生成。尽管时代和历史条件不同,但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的一面旗帜。共产党人总是从这里出发,把时代精神和人民需要融铸成自己的理想信念,转化为踏实的道德践行和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从60年代的雷锋、焦裕禄,到90年代的孔繁森,无一不在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下奏响时代乐章。 孔繁森面对援藏的考验,处在上有高堂老母,下有病妻弱子的两难选择之中。党性的自觉使他在“忠孝”难以两全的选择面前,舍“小我”而尽忠于“大我”。在家庭和事业面前,他把人民的需要放在了第一位。他胸怀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深情地爱着西藏高原的土地和人民。他用口为灾区老人吸痰,他用怀抱给藏族老人暖脚,他用卖血的钱抚养孤儿,他将自己的衣服一次次脱给风雪中的藏族群众……。正是这桩桩件件感人至深的行动,使孔繁森超越了至爱亲情的世俗情感,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孔繁森以他对党和人民的全部忠诚,揭示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为人民服务不是时髦的道德标签和政治口号,而是意味着为人民献身、为人民牺牲。 孔繁森直面劳动群众的生存状态,深切体验到作为党的领导干部的责任和份量。他慷慨陈辞:“阿里的贫穷,是我们的耻辱;率领群众致富,是我们的天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阿里工作时,孔繁森几乎跑遍了所有乡村,行程近8万公里。在他的带领和努力下,朗久地热电站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发电,狮泉河夜空彻夜通明,梳绒厂、鱼骨粉加工厂、水泥厂拔地而起。孔繁森生命的最后十天,他还在新疆为阿里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而奔波,办成了十件大事。当他不幸逝世时,人们在他的遗物中,发现的竟然是利用考察间隙写下的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孔繁森以毕生精力实践着“我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共产党人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