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20617 路翎的文论包括他的书评、序跋、论文等。从1945年路翎在《希望》第一辑第一期上发表书评之后,到1955年为止,路翎一共发表了十几篇文论。通过这些文论,(注:本文所涉及的路翎文论不一一列举出处,可参看《路翎研究资料》上的《路翎著作年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可以清晰地看到路翎文学观念上的发展轨迹。 一 1945年,路翎开始发表文论,这一年也是他文论发表的第一个高峰期。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路翎是立足于自己的创作经验研究了西方的一些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并以之为武器向文坛上的不良创作倾作斗争的。 这一时期,路翎出手拿出了四篇外国文学研究的书评:《〈何为〉与〈克罗采长曲〉》、《〈欧根·奥尼金〉与〈当代英雄〉》、《纪德底姿态》和《认识罗曼·罗兰》(注:此篇原计划发表于1945年的《希望》“罗曼·罗兰特辑”上,因故未成,后发表于1946年版的论文集《罗曼·罗兰》中,本文算作1945年的文章。)。这是路翎对外国文学的一次集中发言,此后到1955年,他再没有发表这方面的文章。这些书评里涉及西方的十几位作家,并将欧洲近现代文学发展轨迹予以逻辑地勾划。 路翎是以自己的创作经验、美学爱好来测度这些西方作家作品的。路翎认为普希金的《欧根·奥尼金》与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就直接地描写了美丽的、颓废的贵族底人生逃亡”,这使人想到路翎完成不久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中的封建大家庭的崩溃和儿女们的人生挣扎。而奥尼金和毕巧林,路翎认为作者对他们进行了批判,但“两人都不可抑止地对他们底主角涌起了悲凉的爱抚”,路翎对他的“财主底儿女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同样,当路翎说罗曼·罗兰的克里斯朵夫“是一个历史的冲动,人民的结晶,但无疑地更是一个个人的报负”,他是在说克里斯朵夫,同时也为他自己笔下的英雄“蒋纯祖们”辩护。 路翎不只是肯定西方文学中为我所用的积极因素,他也批判其中的消极东西,以肯定自己的创作思想。他认为“向着未来的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假如不以单纯的理论为满足,假如热情地与联系着社会矛盾的人生痛苦搏斗的过程,就可以产生伟大的诗。”而《克罗采长曲》和《何为》做得不够。可以说,路翎的外国文学研究书评作为路翎文论的开山之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对外国文学的评论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如一位法国文学研究专家就认为路翎的《纪德底姿态》在研究纪德的中国“当时众多的热调、高调文章中独唱冷调、低调”,“值得一提”。(注:钱林森《法国作家与中国》,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555页。)他的外国文学评论是他对西方文学的学习借鉴,对自身创作经验的总结,是解读他作品研究他文艺思想的一把重要钥匙。 作为七月派的一员,在胡风的要求和引导下,路翎参加了胡风发起的对文坛上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斗争。(注:胡风等人参与的论争的过程和阶段可参看冯光廉、谭桂林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二编第六章。)这时,被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外国文学研究成果充溢着的路翎还不像后来的他一定程度上脱离创作经验,身陷胡风与对手的语言交战领域,他保有着自己的鲜明个性。胡风是从理论上对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直接进攻,而路翎从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外国文学收获上对对手旁敲侧击,他不纠缠于理论,更重视文本分析。路翎还深化了胡风的理论,他深入研究了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发现了它们的变种或更具体的表现,如“色情文学”“市侩主义”等,给予有力的批判。这时的路翎是七月派的创作重镇和理论争鸣上的“小伙计”。主要文章有《谈“色情文学”》、《淘金记》等。 我们认为沙汀的艺术风格应有它的一席之地,路翎的创作特色也有它的艺术魅力。路翎对《淘金记》的批评是带有自己的个性倾向的。就胡风和他们的论战对手双方的观点来说,胡风等人的真理份量更重,(注:可参见《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反思》,《文学评论》,1988年第5期。)路翎的批评对当时的文学是有着进步的促进意义的。但路翎的缺点也是存在的,当路翎说:“假如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是由人民所支持,被人民所愿望,而且,应该由人民所领导的话,那么从《淘金记》里面,是看不出这种力量的”,这是武断的。路翎的对手后来也以一种主题先行的态度,以先入为主的阶级类型论批判了路翎小说中写工人农民“有着太强的知识分子的主观”。(注:胡绳《评路翎的短篇小说》,载1948年3月1日《大众文艺丛刊》第一辑。) 二 如果说1945年是路翎文论的第一个高峰的话,那么,1948年至1949年是路翎文论的第二个高峰阶段。这时期,路翎也写了与1945年差不多数量的文论,但内容上就狭窄些了,没有了外国文学评论,除序跋外,差不多都是论战文章。这时期也是七月派与对手论战的一个高峰期。 如果说1945年路翎的论战文章基本上都是在对手的创作上结合文本分析来批评,那么,这一时期他不但也这样,而且开始就理论而理论进行思辩上的论战了。1945年,他文论中的对手都是创作家,如碧野、姚雪垠、沙汀等;他1948年至1949年的论战对手成份扩大了,不但有创作家,如茅盾、李季,而且有理论家,即“香港的才子们”,如乔冠华、邵荃麟、黄药眠、何其芳、林默涵等。这样,只凭创作经验是无法与对手较量的,路翎必须将他的创作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他吸收了胡风的思想,将两者揉合成自己的武器。从理论的体系化和严密性上说,这一时期路翎文论达到了他自己的最高程度。如果说1945年的论战,路翎只是胡风派的“小伙计”,那么现在已经成长为胡风帐下的三虎将之一,另两个是阿垅和一定时期里的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