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53—1006/G4(2000)02—0039—004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触角正以“飞快”的速度延伸向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其对人类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的深度、广度、速度都是令人惊叹的。在这个可供共享全球性信息资源的网络上,人们可以阐述言论、表明观点、诉说衷肠,浏览信息,可以宣传政策、公布政务、发布信息、介绍产品,还可以从事电子商务、人际交往、游戏娱乐,甚至违法犯罪等等。由此构成多姿多彩,超越国家及民族界限的多元性的独特的网络文化。任何组织和个人,只要联通网络,便可成为网上成员,参与到网络文化活动中来。在我国,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了。由于近几年来大学生上网人数的急剧飙升,网络文化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都产生着十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也给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和改进的问题。 一 网络文化发展到今天,其特点可以这样概括: 第一,功能的多样性。网络犹如公共场所的公告栏,而其作用是公告栏所无法比拟的,它集信息传播与吸收功能、人际交往功能、现代通读功能、娱乐欣赏功能等于一体。其功能的多样性也是传统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对任何一个网友来说,在浏览、吸纳网络信息的同时,又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发布自己确认的信息,从中体会到受传者与传播者双重身份的乐趣和愉悦。 第二,内容的广泛性。在全球性的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台联网的计算机与整个网络世界、与所有的“网络人”进行交往,不论网友位于世界何地,通过互相间交往面的急剧扩大,交往层次的增多,交往内容日益丰富,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到体育、影视、股票、音乐、卫生等等。人们可以坐在“网”前周游世界;“进入”图书馆、博物馆查找资料、搜集信息、阅读报刊;相互间可以“实话实说”、“无话不说”。 第三,速度的快捷性。互联网是目前世界最高等级的“高速公路”,“路”上不仅“车”多,而且“车速”飞快,各种信息在这条“路”上被传播、被浏览、被吸收,其传递速度之快,传递信息之新,是电视、广播、报纸等其它传媒所无法比拟的。由于传递的快捷、高速,即使万里之外的网友也可以“当面”讨论问题、交流思想,快捷、方便地交换信息。这样就能极大地刺激人们的创新意识,强化和优化人的智力和心力。大大提高人类信息和资源的利用率。 第四,环境的开放性。今天的互联网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它不独属于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和任何组织,毫无国家和民族界限,任何一个网点引起的涟漪都有可能迅速波及全球各地,幅射到各个角落,其影响力、渗透力是绝不可小觑的;任何一个“网友”都有可能为这个网络加载、输入信息;那怕是生活在穷乡僻壤的人们,只要坐在联网的计算机前都可以及时高效地了解到全球范围的最新信息。网络使世界“变小”了,人的眼睛则“变大”了。 第五,使用的普及性。由于计算机在高校的高度普及,也由于网络文化的多姿多彩、独具魅力,加之上网注册手续的简便、人们浏览下载信息的简便隐蔽。自工业革命以来,很少有一种技术像网络技术一样令大学生们如痴如醉。据调查,1998年,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四所高校平均每天都分别有上千人次学生上网浏览,并且这个数字仍在以每月10%左右的速度递增,其它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上网人数也非常庞大,甚至出现了不少“网虫”(一周累计上网时间超过30小时)。网络文化的普及性由此可见一斑。 第六,作用的双重性。豪无疑问,网络文化(网络信息)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科学文明的,它为网友提供世界各地各个领域的最新信息,传播广泛的科技等方面知识,增进网友间的交流和了解。同样不能否认,网络上也有不少消极颓废、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的信息,形成网络垃圾。如对国家政策及领导人的恶意歪曲、中伤,讨论敏感问题时的道听途说、似是而非、偏激语言,传播各种庸俗色情、反动言论等等。这些信息垃圾如果长期在网上“流通”就会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误导。若不及时清理或清理不当,很可能会对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造成危害。 二 如前所述,网络文化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也如此,一方面,它为切实加强和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良好条件和机遇,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另方面,也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第一,网络文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冲突更加直接、更加剧烈、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困难。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的文化,不同文化的传播、碰撞和交融在网络是竞争激烈、你死我活;同时,网络文化又是一种多元快变的文化,每一个问题都是多维的、变化的,试图直接给出每一个问题的具体答案或者仅用一种价值观念去评判是非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了解信息的渠道更宽,接触面更广,接触不同的观点更多,容易使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理解信息的多维化。他们很难再简单按照教育者事先设计的思想和目标去理解和领会信息;二是理解信息更加主动,他们会将各种信息观点摆到一起,运用自己的是非观、判断力,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再转化为行动,而不像以往那样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和安排。一句话,教育者在学生传播、接收信息中的权威地位被打破了,学生自我判断是非标准的自主性、独立性更强了,世界各国,特别是东西方价值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碰撞、冲突更加直接、更加激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