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的发展观向可持续发展观转变, 标志着当代人类正从存在500年之久的工业文明向着一种全新的文明转变。 纵观人类的文明进化史,可发现每一个文明时代,不仅有其存在的经济基础,而且还有其覆盖全社会的价值观。属于某一文明时代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自70年代以来,为全人类所接受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属于未来新文明时代的新价值观形成过程。正确地把握、理解这些新的价值观,对于我们从时代的高度,正确选择适合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的意义。 1.建立在天人制衡、协调发展基础上的生态文明观 在农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是人类与地球上生态自然圈的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严格受到外在的天时和内在的遗传基因的影响,所以,人们可以控制植物的栽培和收获,控制蓄养动物的活动空间,却不能控制四季变化的天时和神秘的遗传基因,古代的农业生产活动是天时控制下的生产活动,在这样一种特定的生存时空中,以顺应天时、敬畏生命为主要内容的天人统一观便成了古代农业社会特有的自然观。 近代以来起始于西方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不仅其所需要的资源来自于自然中的化合物质,而且整个生产过程也是在人的控制下进行。生产周期不受四季循环、昼夜交替的制约。在这样一种特定的生产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是人敬畏天、服从自然的关系,而是一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关系。天人对立观便成了工业文明时代特有的自然观。 近代以来,形成的天人对立观同古代的天人统一观相比,一个伟大的历史进步,就是摆脱天对人的控制之后,发现了一个具有理性的不仅能认识世界,还能改造世界的人类自我。正是人的自我价值的发现和人的解放,才有了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生产的迅速发展,但是这种天人对立观下形成的人类中心主义,仍是一种有缺陷的自然观。在天人对立观下形成的伦理思想,认为人类是唯一值得尊重的物种,他以自身利益为唯一的尺度去对待其他事物。从密布全球的交通网、信息网到分布在这些网上的现代化的大都市、大工厂,这一切都是在人类中心主义的支配下,按照人的需要设计出来的。要维持这种高度有序化的人控系统的正常运转,是以不断地从自然界吸收有序物质、能量、信息,并不断地向自然界排放无序物质,能量和熵为前提。自然以有序物质养育了人类,人类却不能以有序物质回赠自然,这种不平等交换日渐发展到自然所不能承受的程度,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危机,正是这种长期不平等交换的结果。 建立在人服从于天,天统治人基础上的古代天人统一观,虽然有利于生态自然保护,但不利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发挥。近代以来的天人对立观,虽然有利于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当代人类既不能回到古代的天人统一观中,也不可能停留在近代以来形成的天人对立观上。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1世纪人类的自然观,只能是建立在天人平等基础上的天人制衡、协调的自然观。自然作为人类的生存空间或曰人类的家园,一方面人类有能力,也有权利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满足人类需求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人类也有责任和义务象保护人类自身一样爱护自然。人类自身的发展应当在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和自然进化永续力的前提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在满足当代人类发展的同时,为后代的持续发展留下时间和空间。 2.追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观 拥有庞大的金融巨资、五光十色的商品世界、物欲横流的高消费的西方社会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追赶目标,往往会使发展中国家的决策层和普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发展战略上陷入急功近利单纯追求物质增长的偏见中,误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因此一些发展中国家不惜大举外债,迷信自由市场的神力,不顾社会的两极分化,道德沦丧等问题,一味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其结果,为追求一时的繁荣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对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一方面应看到,在西方社会庞大的物质商品背后,不仅存在着一个经过几百年才形成的高素质的国民,而且还存在着一个由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运作的一个高效的市场体制。对西方的发展不能只看到表层的物质文明,还应看到物质背后的人。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占世界人口1/4的西方社会是靠消耗着世界3/4的资源建起的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在西方社会中,既包含着需要发展中国家汲取的人类文明成果,也包含着导致当代人类陷入困境的弊端。其中主要的弊端之一,就在于西方文明社会是一个极端的物质享受侵蚀人的精神健康发展,而且也破坏人类自然生态的社会。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曾陷入见物不见人的误区之中。陷入这种误区导致中国最大的决策失误之一,就是教育投资不足的失误。到目前为止,这种见物不见人的观点在中国仍大有市场,不论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还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性质的要求,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都应以人的全面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最高追求。当代中国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决不能偏离这一目标。罗马俱乐部主席奥尔立欧·佩次依奇在谈到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时说,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人的发展是人的最终目标,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目标相比,他应占绝对优先的地位。针对一些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错位现象,联合国在一系列关于社会发展的文件中,也特别强调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