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线路车间下属6个工区,现有职工78名, 担负着伏牛山深入93公里线路的养护维修任务。前些年,这里还有野狼出没,职工夜间巡道还需双岗。现在野狼不见了,但“出门是大山,买菜走半天,只见火车跑,难与人谋面”的环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加之线路状况复杂、弯道多、曲线半径小,工作艰苦,劳动强度大,今年上半年,车间职工人均休息不足10天。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里,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创造了一流的业绩。 这里是安全生产的堡垒。近几年,实现了安全生产稳定,线路质量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优良率达98%以上。 这里是职工成长的摇篮。自1990年以来,车间有12名职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名职工走上了领导岗位,13 名职工被任命为工班长,6名职工被选送到大中专院校深造。 这里是后进职工转化的熔炉。自1990年以来,先后有7 名“名声远扬”的后进职工在这里获得了自己的新生。那些被人视为无可救药的职工、那些自认为今生不可能再抬起头来的职工、那些抱定“破罐子破摔”想法的职工,一旦来到此地,经过一个阶段的教育和磨炼,都成了生产中的骨干,有的还入了党、提了干。 南召线路车间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多次被评为路局、分局“先进党支部”、“安全标准线建设先进单位”、“文化线建设先进车间”等,这是与车间党支部一班人重视并成功地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分不开的。用党支部书记刘志安的话说,就是“一个人要有志气,一支队伍要有士气。而志气和士气都源于人的思想、人的灵魂。因此,我们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把职工的思想往正路上引,不让一个人落伍,不让一个人掉队。” 晓之以理,武装职工 南召线路车间坚持以先进的思想武装人,持之以恒地对干部职工进行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艰苦奋斗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全车间干部职工的必修课,凡新入路和新调入的职工,都要组织学习这篇文章。刘志安说,“我们也是来自五湖四海,也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的工作环境都很艰苦,但也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树立信心;我们这支队伍的人也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大家接受了这些思想,就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即使是没有完全接受,也算是开卷有益吧。”他们充分利用退休职工的精神资源,坚持每年举办两次优良传统教育课,请老领导讲光荣史,请老工长讲创业史,请老职工讲奉献史,以此增强广大职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他们做到每周职工政治学习雷打不动,各工区配有“四报两刊”学习资料,凡国家的重大政治事件,全国全路的先进人物,分局的工作部署及职工应处的态度,职工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示范引导,带好职工 车间明确要求:干部要做领头雁,工班长要做排头兵,每个党员都要成为一面旗帜。车间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和工班长会,支部书记都要对模范作用进行讲评,对好的提出表扬,差的提出批评。在车间调研会经常听到诸如“咱好赖是个党员,不干出样子咋行?”的话,可见在这里,党员的荣誉,党员的责任已深深扎根于每个人的脑海里。 车间三名干部也处处身先士卒,当好表率,1997年春节前一次施工,因条件限制,需要将一批鼓包夹板从山脚下扛到半山腰的路基上。年已五旬、带病前来指挥的车间主任田长义二话不说,扛起40公斤重的夹板第一个奔向山腰,并拒绝职工的劝阻,往返山下山上,直到扛第五趟时,晕倒在路基旁。 捕捉亮点,激励职工 来到南召线路车间,人们会惊异地发现许多职工都被冠以响亮的称号,他们不仅有“拼命工长”侯来欣,不仅有“实干家”杨清杰,还有“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崔玉兵、“当上养路工就要爱上三大件”的孙勇、“让青春在大山深处闪光”的曲军民……这些响亮的冠名,有的是职工自己的誓言,有的是党支部对职工精神境界的概括。而能在职工中传扬并得到认可,则是党支部注意发现职工亮点并用以激活职工动因不懈努力的结果。 加强管理,依靠职工 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遇事同职工商量,依靠职工搞好各项工作是南召线路车间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车间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车间主任田长义说:“管理分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因活性因素的差别,对人的管理难,对物的管理易。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充分调动起人的自我管理意识,并尽可能动员多数人参与对物的管理,在这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一切依靠职工’。” 车间很早就走上了“厂务公开”的路子,生产任务、成本支出、奖金的分配、大事小情都在月初的工班长会议上公布,再由工班长传达给职工。车间每半年召开一次职代会,系统报告工作,与职工共商发展之计。车间没有厂务公开栏和职工意见箱,欢迎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对职工的批评和建议,不管采纳与否也在会议上公开,给职工以回音。 以诚换心,赢得职工 车间每季都组织职工开展猜谜、歌咏、篮球、象棋等丰富多采的文体活动。占全车间总人数75%的青工,由于远离城镇,找对象成了一大难题,为此车间领导托亲戚找关系四处奔波,十年来已为34名青工找到了满意的伴侣,基本上“消灭”了大龄未婚青年。车间规定,职工有病,车间领导必须探望;职工家的红白喜事,车间领导必须到场;职工遇到困难,车间领导必须帮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