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必须加强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世人的共识,为此,教育工作者作出了许多艰苦努力。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由于被动学习,学生自觉受制于人而产生厌烦情绪。为改变这一现状,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意识,从而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热情,以致提高教育效果。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需求意识的重要性 1.1 需求意识的基本内涵 “需求”是一个广泛的范畴,指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渴望,它是极其主要的心理现象,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缺少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生物机体本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脑中的反映。需求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人区别于动物关键,就在于人的需求意识远远超过了动物的本能的需要,它表现为既能感觉到需求的存在,又能明确它为什么需要,以及怎样才能满足需要。需求意识是人的本质决定和本质力量的展现。从本质上说,人的需求意识,是主体预感到缺少在头脑中形成的驱动的反映,它使人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有信心地从事某种事情,是人的能动性的根本表现。它与人的行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基础和出发点。从教育的角度看,表现为学生感觉对教育内容的缺少,同时这种内容又对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产生对教学内容的求知的渴望,以及对教育目的的追求,并把这种渴望和追求化成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的需求意识是极其重要的。它是良好教育效果产生的必要前提。 1.2 需求意识重要性的科学依据 需求意识,即人的自觉需要对人的行为产生及其良好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已被理论和事实证明。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它来源于人为满足某种需要的目的,人的行为正是在这种满足需要的支配下产生的。人类从树上转为地上生活的行为是为了生存的需要,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道德产品是为了社会交往的需要。没有需要的行为,就不算是人的行为。需要是人的本性。正如恩格斯所说,应该用“他们的需要来解释他们的行为”。(注:《马恩选集》第3卷第51 页)也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注:《马恩选集》第1卷第32 页)这些论述都说明人的行为的积极性的根本动力来源于自身的需求。人的需求的产生是人的行为积极性的最初动力。从内因和外因角度看,内因是事物存在、变化、发展的决定因素。需求意识是人类行为内因现象的表现,是行为者内在的需要,不是外在的强加。因此,他自然成为行为产生良好效果的决定因素。其次,从行为科学上看,人的行为规律表现为“需求——动机——行为”,需求不仅决定了人的行为目标和方向,并且是维持具体行为的动力源泉,人的行为源于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能满足需要的事,人们总怀着强烈的冲动和愿望,并且无可阻挡,而人们不需要的事,自然不愿意去做,即使在强力之下做了,也只不过水过鸭背,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有了需要的意识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才会有恒心和毅力去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作为调控人的行为的精神心理因素最积极、最活跃因素,需求意识是人的行为最终源泉和持续动力。在现实中,许多事实都证明,需求意识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的推进器。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和加强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需求意识,积极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2、思想政治需求意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思想政治需求意识培养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必要性。人类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其中,物质方面的需求往往与人类的生存紧密相连,如吃、穿、住、用等,是人的生存的第一需要,这种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的,具有自在性、自发性特点。而精神上的需求,特别是高层次的思想政治需求,是人类特有的非生存性质的需求,具有再生性、被动性,常常需要后天实践环境的培养和造就,不能自发产生。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一个需要经过渗透、积累、转化等不同阶段的较长过程,表现为长远效益,学生们不容易深刻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培养的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对在校学生的行为影响并不明显。因为,校园生活及其环境不算复杂,学生们遇到的矛盾比较单一,还不存在重大的政治和经济矛盾。即使他们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并不大。所以,他们还无法体会思想政治对他们人生的重要影响,这就极大地影响他们对思想政治需求意识的产生。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注意学生这一缺陷,强化他们的需求意识的培养。 其次,我国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需求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具体表现为: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需求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环境,但是这种思想并不会自发产生。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制度尚未健全,各种经济成份并存,思想道德意识呈现多元化状态,人们还不完全能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产生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欲望,这种需求意识还必须靠党和国家进行宣传和加强教育,才能使大多数人较快地树立起这种需求和信念。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我们社会主义的命运,所以,培养他们强烈的思想政治需求意识,使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目标明确,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意识,是非常必要和极其重要的。2、 在今天经济大变动、思想大变革的浪潮中,急需进行需求意识正确导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纠正了过去“突出政治和阶级斗争”的左的思想,批判了“精神万能”“政治挂帅”的极端观点,但是,社会却出现了“精神无能”的错误认识,这种错误认识对学生们产生了极坏影响。同时,市场经济的建立,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自我实现和务实的精神,但也增强了个人本位主义、急功近利意识。社会出现的重技能轻思想道德的“人才”任用现象,使学生片面追求个人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政治思想道德的意识追求,这就必然产生思想道德缺陷的“歪才”、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人才”。因此我们应及时纠正这种错误倾向,加强学生全面发展意识的培养,特别是思想政治需求的培养。3、 大学生思想政治需求意识的现状更迫切要求加强引导。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这使大学生们对党的信赖、对现代化事业的信心都极大增加,但是,由于上述各种原因,学生们对思想政治需求的现状令人担忧。少数学生能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渴望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考试来接受教育,学习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另有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这种教育是多余的,只是浪费时间,采取抵触态度,经常逃学。这种现状极大影响了教育效果。应该说,大学生是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群体,他们的理解、认识能力是足以学懂并掌握各种教育内容,关键在于他们怎样认识这种教育,愿不愿意学习,即有否需求意识的问题。所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需求意识,开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因无疑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