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一支在第一线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队伍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教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认为,队伍建设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上海大学自1994年合并以来,坚持用改革的思路来建设队伍,更新了观念、理顺了体制、创新了工作。 一、大队伍、大德育、大循环 ——用新的理念,认识队伍性质 在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上,我校提出了“大队伍、大德育、大循环”的全新理念,再认识了队伍的实质: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不仅仅是在高教改革前沿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同时也应该是德育研究专家,是一支既能从事日常性工作,又能接受挑战性工作,更能胜任创造性工作的高校教师队伍。从而,我们解决了队伍的定位问题,赋予全面学分制下的队伍工作以崭新的内容,开阔了辅导员施展才华的空间,使队伍建设得以稳定发展。 (一)大队伍 在发挥学生政治辅导员主力军作用的基础上,我校建立起由学生政治辅导员、“两课”教师、导师、导生、家长和兼职教师六支队伍组成的大队伍。改变了学生政治辅导员来源单一、方法单调、单枪匹马、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这六支队伍以学生政治辅导员为主导力量,紧密联系、互相协助、互相促进、齐抓共管,将学生德育融汇渗入到学校教育管理的各方面工作中去,聚成了强大的育人合力,在全校形成了“大队伍”育人的良好氛围。 通过“大队伍”的举措,进一步明确了育人职能,细化德育内涵分工,分散了管理职能,从而强化了政治辅导员的辅导功能,减少了事务性工作,并创造条件,为学生政治辅导员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他们精力充沛地投入到高层次、创新性的工作研究中去,取得了实际的效果。 (二)大德育 在发挥学生政治辅导员辅导作用的同时,我校充分利用“两课”教育、专业课、党校团校、业余学校、第二课堂、社区、青年人才学院等多种教育资源,以学生政治辅导员为基本力量,建立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机制,形成了“大德育”工作理念。目前,我校已基本理顺了体制,在建立与完善学生工作领导体制和教育管理网络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适应全面学分制的学生集体建设的新模式——学生核心小组;通过发挥固定化的组织机制,流动化的活动形式,扩散化的教育作用,形成了“固态、液态、气态”的组织工作“三态”新模式;坚持思想教育突击性与长期性相结合,建立了思想建设新网络;赋予学生宿舍社区崭新内容,建立起集思想教育、学习指导、文化建设、生活服务、安全防范五位一体的新社区;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力度,形成了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的教育、培养、锻炼系统,逐步探索出了一套适应全面学分制的学生工作新体系。 通过“大德育”工作网络,为学生政治辅导员开辟了广阔的工作空间,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有力地推动了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发展。 (三)大循环 在发挥学生政治辅导员纽带作用的前提下,我校打破了学校故有的围墙,着眼于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共享,与社会共同育人,以学生政治辅导员为中坚力量,调动家庭、社会的潜能,定期开设家长学校,主动家访,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共同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疏通了育人的各种渠道,形成合力,初步从整体上建立起“大、中、小学纵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衔接”的新机制。 通过德育“大循环”工作,学生政治辅导员自寻资源,自加压力,拓宽了与社会的接触面,丰富了实践阅历,从感性和理性双方面加深了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政治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增强了他们实际工作能力。 二、高起点、优输出、重培养 ——用新的渠道,保证队伍培养 我校自1994年以来,率先推行全面学分制、选课制和短学期制,这给学生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新的机遇,我校首先从队伍的规范化入手,在“大队伍,大德育,大循环”的思路指导下,引入竞争机制,确保队伍优化,逐步建立并完善了“高起点、优输出、重培养”的队伍建设新体制,用新的渠道,保证了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的培养。 (一)高起点 我校注重不断优化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选拔思想觉悟高、学历层次高、有创新开拓精神的优秀人才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通过新的渠道,采取了一系列的“高起点”的措施。我校严格规定:1.新选留的政治辅导员必需具有研究生学历。为此,我校开辟了四条高学历引进的途径,从直升研究生、在读研究生、预读研究生、毕业研究生中选拔一批高学历的政治辅导员,做到了新进人员100%的研究生学历;2.新进人员确保年轻化,今年来我校引进了一大批年龄在二十四五岁的新生力量,使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趋向合理;3.新进人员只要具备从事学生思政工作的基本素质,就人尽其才,不限专业,拓宽了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的知识广度、更新了知识结构,形成了一支文、理、工、商、法、管理专业齐全的辅导员队伍。正是因为学校“高进”的举措,目前我校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优输出 我校注重对学生政治辅导的个人培养,开辟了“优输出”的渠道:对于成绩突出的学生政治辅导员,学校将他们作为党政管理干部的后备力量予以重点培养;创造条件,选拔一些学生政治辅导员走出校门,到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参加挂职锻炼;根据学生政治辅导员个人情况,让他们攻读博士学位;此外,更多的政治辅导员走上了学校各级领导岗位,也有部分辅导员成为专业骨干教师。这样,不仅解除了学生政治辅导员今后发展的后顾之忧,更给社会输送了一批觉悟高、能力强的骨干力量,使得许多高素质人才竞相要求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形成了“高进”、“优出”的良性循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