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思想政治工作基础理论研究进行了五次全国性的研讨。从与会的论文和全国公开发表、出版的论著来看,它经历了总结继承、借鉴创新、探索完善的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即将过去,面对21世纪,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思想政治工作基础理论研究的跨世纪走向。 一、学科建设研究走向 为什么思想政治工作基础理论研究会呈现出学科建设研究的走向?其原因是: 1、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要求。在新时期, 由于新情况层出不穷,新问题不断产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更为迫切,要求更高,而难度却更大,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实现科学化。 2、发挥我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要求。首先, 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加强而不是削弱。这很重要的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要求办事,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持续而有效地开展下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的学科建设研究。其次,对思想政治工作实行科学的领导与管理。再次,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势,所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把这些经验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这也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的学科建设研究,以更好地指导实践经验的总结。 3、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的学科建设现状的要求。近20年来, 我国对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的学科建设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没有在学科建设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种现状,迫切要求广大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加强对学科建设进行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的学科建设理论研究趋势 1、从研究方法上来寻求学科建设的出路。 首先要从研究方法上打主意。为此,我们的研究方法要注意:一是要面对现实。研究者不能死守住各自原有的那种认识的小天地不放,不企图学科建设在表述上来个小修小补,而应当在学科的构建上有个大动作。二是要敢于自我摆脱。要在学科建设的研究上打破原有的、消极的思维定势;要寻求原有认识中的大漏洞。三是要从各个特殊社会形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里来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共性,再从思想政治工作共性的部分中来看它在不同社会形态、不同阶级领域、不同社会生活领域的特殊表现。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 2、从研究对象上来寻找学科建设的突破口。 寻找突破口应从“社会关系”这块大领域上去逐步“窄化”,以找到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的研究领域。 3、从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来寻觅和解决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 要总结整个人类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经验,要吸收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借鉴其他社会形态、其他阶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如果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的学科建设问题从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两重性上来考虑,我们就可能更快更好地寻觅和解决该学科建设的一系列相关问题。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相融合的研究走向 为什么思想政治工作基础理论研究会呈现出对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相融合的研究走向?具体原因是: 1、管理的历史走向所决定的。从管理的发展历史来看, 管理由史前的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活动的普遍性管理,发展到前资本主义的国家管理,再发展到近代的分权管理,进而又发展到现代的从重事的管理转向重人的管理。我们沿着管理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现代的管理呈现出重人的管理的走向。既然管理是重人的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因而重人的管理与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是指向人的,管理人的“管理”与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做”,相互之间有互为蕴含之意,因此它们是相统一、相一致、相融合的。 2、重人的管理的走向所决定的。 不少专家学者对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的历史作了各种各样的划分。但是,对重人管理的发展不论如何划分,一般是由重点管理人际关系发展到重点管理人的行为,由重点管理人的行为再发展到重点管理人与环境的关系,再又由重点管理人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到重点管理人的系统关系。重人管理的各个阶段的沿革,给我们提供了清晰的视野,即重人管理发展到现代社会管理,是管理人的本身、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人的系统关系的管理。对人的系统关系的管理,也就包含了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所要做的工作。因此,从重人管理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相融是一种必然。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还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都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很好地为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服务;才能更好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才能客观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要求;才能充分发挥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才能正确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