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高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伴随高校“并轨”改革而产生,他们正在最直接地承受嬗变中的剧痛;他们或来自边远的贫穷落后地区,或由于家庭的不可逆转的变故和灾难,衣着俭朴,吃的是食堂里最便宜的菜,有时是食盐拌馒头……尽管有关部门为解决他们的困难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仍有不少人依然徘徊在痛苦的边缘——欲学不能,欲罢不忍! 特困生现状堪忧 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因家庭生活困难,买不起食堂的菜,到校医院开了几包板蓝根冲剂,一连几天的午餐和晚餐都是板蓝根冲剂泡米饭;另一所大学的一名来自广西的大学生,午餐竟然是食盐拌米饭。至于一些高校里的特困生一星期也吃不起一顿肉菜,个别学生为补贴家用,将学校发给的有限的困难补助寄回家一部分等的介绍,在记者进行北京高校特困生现状调查时,经常能够听到。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在经历多年的争论和痛苦的思索之后,于1994年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包括北大、清华、复旦、人大在内的37所全国名牌大学,成为高校并轨改革的首批试点学校,而后试点学校的范围逐步扩大。到1996年底,全国1035所高校已有60%实行了招生并轨。 来自国家教委的消息说,从今年新学期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就业制度的并轨改革,将在全国所有高校展开,这意味着全国的普通高校从此将全部告别公费制,大学生必须承担自己的部分学费和生活费用。因此,因交费上学而加重生活困难的特困生现象将变得更加突出。 记者近日在首都数十所高校调查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北京地区普通高校一名大学生每年的学费,最低的1000元,最高的2000元,一些艺术类院校则高达4000元至5000元。尽管近年来各高校为解决特困生问题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多种措施,但一些高校特困生现象依然相当严重。 此外,目前北京地区各高校虽已形成了以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和减免学杂费为主体的高校困难学生多元化资助体系,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特困生问题。 据北京市教委统计,按1994年北京市规定的学生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90 元为普通高校特困生的评定标准, 北京地区高校现共有特困生约7000人,占全部在校生的5%;如果把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120元的学生评定为生活困难学生,则北京地区普通高校中生活困难的学生约有1.3万人,超过北京高校在校生总数的10%,其中有少数学校的特困生比例超过了30%。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特困生数字的背后,隐含着北京地区市民最低月生活标准为270元的事实。对照这一事实, 北京市教委学生处处长甘北林认为,北京高校特困生原定的学生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90元的评定标准,已与客观现实情况不符,北京市教委已向北京市政府提出意见,建议适当调整特困生评定标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在北京上学的一个大学生要维持吃饱饭的水平,每月伙食标准不应低于150元,如果要保证营养水平, 每个大学生的伙食标准每月不应低于210元,加上其它生活和学习基本消费, 人均基本消费水平应当在每月250元左右。如果按照这个标准, 北京地区高校的特困生群体究竟会占学生总数的多大比例?权威人士估计:起码要占20%以上。 解决程度喜忧参半 为保证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近年来北京高校对特困生采取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资助措施,一个多元化的资助体系也已在北京高校初步形成。 所谓奖,就是奖学金。近几年,北京全市共设有奖学金369类, 奖学金每年总额约3919万元;每年各高校约有9.8 万人次分获各级各类奖学金。 贷,是指贷学金。目前北京地区共有41所高校建立了学生贷学金制度,这些学校每年投入约1288万元用于学生贷款,近千名特困生通过贷款解决了生活困难。此外,一些高校还相应制定了学生减免偿还贷款的政策。北京地区高校根据各项减免还贷的政策,共减免学生还贷1156万元。 助,是指勤工助学。北京高校目前共设勤工助学岗位9000个,每年可安置学生2万多人次,其中特困生8000多人次。 补,是指困难补助。1995年,北京地区各高校共向1.4 万人次的生活困难学生,发放各种困难补助金约242万元。 减,是指减免学杂费。1995年,北京地区各高校共为900 多人次的特困生减免学杂费42万元。 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困难生的生活困难,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 据了解,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石油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针灸骨伤学院等,特困生比例大都在10%以上。这些学校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这些学校的学生较多的来自边远贫困落后地区,其中中央民族大学来自各边远省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0%以上,而且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90元的学生人数超过在校生总数的30%。中国农业大学特困生比例也超过了15%;二是这些学校多属特殊、艰苦行业,考生中家庭经济困难者居多,因此特困生数量多,困难大;三是目前社会上多数企业、个人出资捐助高校特困生,主要集中在名气大、影响大的学校。这些学校无法同那些名牌大学相比,较难得到各类资助。有的学校甚至连一项奖学金也没有,特困生问题自然难以解决。 据调查,北京地区各高校对特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奖学金未能起到奖优促学的作用。 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所设立的369类奖学金中,最高奖金额平均每月每个获奖学生可得到300元左右, 而最低的每月却只有十几元,差异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