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十年来,虽然人们已把管理活动看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广泛地运用系统工程这样一门综合性的组织管理技术来解决各个层次的经济管理问题,创造了一些先进的管理形式和方法,但还是适应不了当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知道:由于管理粗放、组织松散、以及经营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而导致投入多、消耗高、资源浪费严重、使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另外,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对产品成本的预算和核算方法过于简单而存在的弊端日益凸显,性质越来越恶劣,危害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为此,如何用更加全面的、系统的、合理的方法去处理这些问题,已成为人们努力探索的方向。笔者为此作了一些研究,现将初步结果作一简单介绍。为便于叙述,本文以离散型制造业为例,文中提到的运行机制,应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运行机制〉的简称。 一、 建立运行机制数据和产品成本预算与核算基本方法的思想 1.把投入产出模型作为“基本思想”的理论基础来实现管理思想现代化 投入产出模型是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来反应、研究和定量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各领域(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及其与国际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是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预测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 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不仅表现在生产每一种产品都要消耗其它产品这样的直接联系上,而且还表现在一种产品的生产通过被直接消耗的产品所形成的对更多种其它产品的间接消耗方面。它们之间的间接消耗不仅有一次的,二次的,而且还有更多次的。这种盘根错节的技术经济联系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连锁反应。如果一个部门发生了变化,会立即影响到其它许多部门。这种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要从数量上去确定各部门相互联系的数量界限,仅仅靠人们的常识和经验,或者进行一般的数量分析,已经难以办到了。 因此,以投入产出模型的理论为指导、综合各种最新的科学技术,作为建立运行机制数据和产品成本预算与核算的基本方法的理论基础,以实现管理思想现代化,无疑是科学的、合理的。 2把投入产出模型作为“基本思想”的重要方法来实现管理组织系统化 组织是编组各种活动、规定管理结构及人事关系的一种方法(注:李润中:生产管理学,香港,南天书业公司出版,1972.35—36)。 把投入产出模型作为一个重要的方法来促使管理组织系统化,首先是根据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注:肖承忠:生产系统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7—8)及其处理逻辑,从上到下、 由粗到细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并根据其模型的理论、基本结构、经济意义,以及管理要求来编组各种活动、规定管理结构及人事关系。其次,把纵向(如战略计划层、管理层和作业层)各层次、以及横向每一层次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数据及其相应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分别作为工作任务分配给按管理组织系统化而设置的业务管理部门和下属的作业小组。并以此为目标,以所配资源能配合目标的需要为原则,建立管理一切资源的制度,以达到组织的目的来确定每一执行人员的责任并赋于彼等为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权力,使一群具有特殊能力及负不同责任的个人在有系统与配合的情形下共同工作,产生符合理想的商品或服务,使企业达到获得预计利益及致力服务社会的最终目的。显然,在投入产出模型理论的指导下,对各业务管理部门和下属作业小组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就能形成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结合而协调动作。在使各业务管理部门和下属作业小组都离不开他们之间经济利益的紧密联系而独立运行的同时,又能使他们按照各自的分工,为企业生产经营各种产品而开展自己的工作,以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为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强化内部经营管理,以及建立相应的企业管理制度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不难看出,管理思想现代化和管理组织系统化,是建立运行机制数据和产品成本预算与核算的基本方法的思想基础,也是实现管理方法定量化、促使企业形成以效益为中心、利润最大发展和以成本为中心、费用最小约束的组织保证。 二、建立运行机制数据的基本途径 建立运行机制的数据,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这里介绍的“基本途径”仅是与实现以效益为中心、利润最大发展和以成本为中心、费用最小约束有关的所需基础数据的基本部分。 1.把MRPⅡ系统的基础数据作为建立运行机制数据的基础 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Ⅱ是指以物料需求计划MRP为核心的闭环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目标,它模拟了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由于它改变了计划人员按产品分工负责的、按台套组织生产管理方式的思想观念,重新建立了一种按照零部件来组织生产的管理方式。因此它改善了微观经济体系信息流,为企业建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奠定了基础。从自动化领域的角度来看,MRP Ⅱ系统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对企业、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是无法用数字表达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把构成、或者借鉴构成MRP Ⅱ系统基础数据的方法:如构成项目主文件,物料清单BOM 和工艺路线等基础数据的方法来建立雷同的基础数据,作为建立运行机制的数据基础,根据投入产出模型与工程设计、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基本方法(注:康宁:企业投入产出表实时分析的实现——投入产出表实时制表法与管理信息系统MIS的设计,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5.3.27—29),就可把它们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系统。这个系统就是我们所希望的,按照投入产出模型的理论来建立运行机制的数据,以及为建立相应的企业制度提供理论依据的数据系统。 2.用投入产出模型来规划MIS的基本系统CIS和DSS的基础数据 由于MRPⅡ系统的基础数据的复盖面决定了系统的实施范围, 数据的准确性决定了系统的成败。因此计算机信息系统CIS 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基础数据是处于从属的地位,这就导致它们与MRPⅡ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极其复杂,更为重要的是不能强化CIS和DSS系统的基本功能而进入理想的境界。 我们认为:在实现投入产出模型与工程设计、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投入产出模型的理论来进行CIS和DSS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易于体现建立运行机制数据本身的经济意义。另外,在设计MIS系统时, 由于CIS 和DSS 系统是在MRPⅡ系统的基础数据上,通过投入产出模型来实现的, 所以它们之间的数据衔接问题就具有关系明确、层次分明、接口简单等优点,故便于设计、开发和实施。若要对系统进行维护、增加或修改某些功能时,我们只要根据共同的基础数据与各基本系统的构成关系顺藤摸瓜,进行有关的工作即可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有利于系统投资在系统扩大与发展过程中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也便于对运行机制数据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扩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