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北洋大学资送学生留学哈佛大学考释

作 者:
林伟 

作者简介:
林伟(1982- ),男,四川成都人,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从事中美教育交流史,大学史研究,E-mail:linwei@cnu.edu.cn。北京 100048

原文出处:
现代大学教育

内容提要:

1906年,北洋大学派遣三十多名留学生,由监督丁家立带领前往美国留学。哈佛大学专门为这批学生在暑期学校安排语言课程,以准备大学入学考试与申请。随后,有十五名学生继续留在哈佛就读本科。他们在这里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并参与创建哈佛大学中国学生会、哈佛大学世界会,成为当时留美学界一股重要的力量。北洋大学这批留美学生开启哈佛大学与中国之间一百多年的稳定的教育交往,同时也可视为清末中国学生海外留学潮从留日转换到留美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期刊代号:G4
分类名称:高等教育
复印期号:2018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7)05-0056-08

       1906年6月2日,美国驻天津总领事拉姆斯戴尔(James W.Ramsdale)为即将启程返美的北洋大学前任总教习丁家立(Charles D.Tenney)举行欢送会。在天津的美国人悉数到场,以示对这位在中国生活和工作24年之久的教育家的敬意。根据《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报道,丁家立此行的使命是带领45名中国学生前往美国东部的大学留学。他们将乘坐6月26日从日本神户出发的一艘轮船前往美国西雅图。[1]自1881年容闳所带领的百余名留美幼童被召回之后,北洋大学派遣的这批学生是规模最大的一批官派留美学生。这些学生抵达美国之后直接前往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他们受到哈佛大学校方的欢迎,在这里入读暑期学校。稍后有15名学生继续留在哈佛就读,其余则分赴美国东部其他大学。在这一批学生当中,日后涌现出诸如协和医学院院长及国民政府卫生部部长刘瑞恒、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秦汾、北洋大学校长赵天麟、历史学家张星烺等诸多名人。

       纵观清末十余年的官派留美学生群体,前期以北洋大学、南洋公学以及各省派遣为主,自1909年方有以美国退还庚款资助的清华留美学生继之。在这场留美运动中,北洋大学先后派遣多批学生赴美,有开风气之先的引领作用。在美国留学的北洋大学校友人数众多、成绩优异、积极任事,系20世纪初留美学界的中坚力量。关于北洋大学在清末留美运动中的地位,身为北洋校友的朱庭祺曾在1911年的一份留美学界调查报告中自豪地评论说:“北洋大学派学生最多又最早。”[2]在北洋大学于清末派遣的留美学生中,1906年送出的学生不仅是数量最多的一批,而且他们的出洋还与科举立停、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抵制美货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存在关联。不过,在北洋大学的校史资料中,有关1906年派遣留美学生的记录比较简略。[3]38国内已有的留学教育史文献在论及清末官派留美运动时大多着墨于庚款兴学,对于1909年之前的留美学生缺少足够的重视。再者,由于缺少对外文史料的系统搜集与利用,国内留学教育史研究成果对于国外大学接收中国留学生的条件与过程鲜有涉及。鉴于此,本研究着力在中美两国搜集相关史料,以1906年北洋大学资送学生入读哈佛大学事件为典型个案,尝试通过考证爬梳的方法还原清末官派留美运动肇兴的背景与过程。

       一、北洋大学派遣学生赴美留学计划及其实施

       创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系中国第一所官办大学。在该校的筹建方案中就包含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计划。丁家立在1895年8月所拟学校章程中就提议派遣留学生:“头等学堂第一班学生择其最优者数名,送至外国游历二三年,川资薪水均由学堂发给,以示鼓励。”[4]稍后,在盛宣怀向北洋大臣王文韶奏请开设北洋大学的议折中亦有提及:“至第四年底,头等头班三十名,准给考单挑选出堂。或派赴外洋,分途历练;或酌量委派洋务职事。”[5]鉴于当时清政府的官派留学几乎陷于停顿,规模庞大的东渡日本留学潮尚有几年的酝酿期之后才逐渐兴起,故此北洋大学建校伊始的留学派遣计划可谓高瞻远瞩、雄心勃勃。

       1899年底,北洋大学第一届学生即将毕业。按照创办之初的计划,丁家立遂将选派学生出洋留学一事提上日程。在1899年下半年至1900年上半年期间,丁家立多次致信盛宣怀商议派遣学生留学之事。1899年11月20日,丁家立在给盛宣怀的信中写道:“谕学生毕业后出洋游学一节,兹总教习每年拟派十名为一起,计往英游学者四名,往美游学者六名,均以三年为限。”[6]此后,丁家立又数次致函盛宣怀,催派学生出洋,留学计划也因为当时的条件而不断调整。这些信件分别涉及派遣留学生资助经费方案[7];也曾考虑因经费难以筹措而缩减留学生规模到四个人[8];还曾提议委托赴英公使携带王宠惠等四名攻读法学的学生出国[9];以及由返美的丁家立亲自带往美国等计划[10]。但是,此时正值义和团运动期间,且在八国联军入驻天津后,北洋大学校园被德军据为军营,被迫关停。在这种情况下,北洋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出洋的计划只能搁浅。1901年,盛宣怀委托傅兰雅(John Fryer)带领王宠惠、陈锦涛、薛颂瀛等八名学生赴美留学,终于实现北洋大学早已筹划的资送首届毕业生出洋计划。

       1903年春,北洋大学复校,重新开始招收学生,然而派遣留学生的计划已经因为学校关闭而中断数年之久。直到1906年,北洋大学才再次开始派遣留学生。这一年春季,北洋大学委派丁家立为留美学生监督,带领1903年招收的第三班30多名学生赴美留学。有关这一段历史,北洋大学有关资料记录如下[11]:

       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十七日,奉到直隶总督袁札饬,由本堂监督会同津海关道,考取学生二十名送入美国专门学堂学习,并委本堂总教习丁家立为监督。后由蔡监督详请添派十五名,共三十五名(姓名见同学录)。常年经费四万二千两,由临城矿务局税厘并余利项下开支。同时周宗华、黄振声、黄振华三名请准自费赴美,并准次年续派时改为官费。光绪三十二年三月三十日,准在美自费生唐崇礼、唐崇禧、唐崇祚、蔡国藻等四名亦归本校官费。当时所入之学校为哈佛、耶鲁、布朗、康乃尔、麻省理工、宾西瓦尼亚、司宾斐尔等。哈佛、耶鲁及布朗三大学并免中国学生学费十九名。光绪三十二年六月,潘承宣因跳车身死,以周宗华补官费。第一次咨送之三十五名内,有何恩明一名,因眼疾抵岸后又归上海医治,准在美自费生李松泉补何恩明,至三十三年疾愈又补行赴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