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能力、即兴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

作者简介:
马鸿佳(1979-),男,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 长春 130022;宋春华(1988-),女,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 长春 130022;葛宝山(1962-),男,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 长春 130022

原文出处:
外国经济与管理

内容提要:

近年来,动态能力逐渐成为创业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同时,学者们也开始探索创业领域中即兴能力的相关问题,但鲜有研究提出动态能力、即兴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的异同。本文依据184份有效问卷,分别探究了动态能力、即兴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关系以及环境动态性对它们之间关系的作用机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没有调节因素时,动态能力和即兴能力均与新创企业竞争优势呈现正相关关系;在加入环境动态性这一调节变量后,样本被分为“低动态环境”和“高动态环境”两组,在“低动态环境”下,即兴能力与动态能力均对竞争优势有正向的影响作用,但相比即兴能力而言,动态能力起到主要影响作用;在“高动态环境”下,即兴能力对提升企业竞争优势起到了主要作用,而动态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不显著。本研究在理论上深化了动态能力理论相关研究,同时也阐明了尚未被广泛关注的即兴能力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也对中国企业有一定参考价值,即企业在注重动态能力培育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即兴能力为企业带来的作用。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6 年 01 期

字号: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又需要应对市场和制度环境的持续变化(Webb等,2013;郭润萍和蔡莉,2014;陆亚东,2015)。企业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越来越艰难,其获得的竞争优势往往是短暂的(Li和Liu,2014)。在此情境下,新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如何快速识别和理解环境变化并运用相应的动态能力(郭润萍和蔡莉,2014)或即兴能力(Miguel和Stewart,2014)。

      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动态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Teece,2014a;Wang等,2015)。当前的研究聚焦于动态能力的定义、前因、特点、过程和结果(Katkalo,Piteli和Teece,2010;马鸿佳和董保宝等,2014;Teece,2014b;Chatterji等,2014),而且,现有的研究对动态能力在动态环境下的作用还存在很大分歧(Peteraf等,2013;杜小民等,2014)。许多学者认为,环境动态性在动态能力和竞争优势之间起到重要的作用(Romme和Zoll等,2010;Wu,2010;Li和Liu,2014),也有些学者认为环境动态性是动态能力的重要驱动因素(Teece,2014b)。另外,作为一个新兴研究主题,目前对即兴能力的研究依然处于不成熟阶段(Pavlou,2010;Tseng等,2015)。当前的研究从不同层次研究了即兴能力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结果变量等(Zheng等,2011;Hmieleski和Corbett,2013;Leybourne等,2015)。同时,即兴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模糊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在创业领域(Hmieleski和Corbett,2008;Leybourne,2010;阮国祥等,2014;黎赔肆和焦豪,2014;Leybourne等,2015)。许多学者认为,环境动态性在即兴能力和竞争优势或创业绩效之间起到重要的作用(Pavlou等,2010;Hmieleski和Corbett,2013)。

      本文聚焦于动态能力和即兴能力,试图探索在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动态能力、即兴能力与竞争优势三者之间关系的变化(即低动态环境下三者关系和高动态环境下三者关系的差异),以期对能力理论作出有益的贡献和补充。因此,在理论上本文将动态能力与即兴能力纳入到一个框架体系内,研究二者对竞争优势的提升,提出了在高动态环境及低动态环境下二者之间的差异性。我们进一步验证了Li和Liu(2014)所推断的,在高的动态环境条件下,动态能力对竞争优势没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正如Li和Liu(2014)所推断,除动态能力之外,可能存在另外一种外部驱动力推动企业竞争力,我们从理论上所找到的即兴能力这一因素或许可以作为这种驱动力。同时也验证了Pavlou(2010)的理论推导:在低动态环境中动态能力将更有效,但在高动态环境中即兴能力比动态能力更为有效。研究的结论丰富了能力理论,尤其是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此外,在实践上,当环境的动态性超过了动态能力适用的范围边界时,动态能力将会失灵,此时,企业的即兴能力发挥更多的作用,因此,企业在注重动态能力培育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即兴能力的培育。

      虽然动态能力(DC)、即兴能力(IC)与竞争优势(CA)的关系已有诸多研究,但是DC和IC本身的关系及二者与竞争优势关系的差异性目前还不明确,需要实证研究来验证。而且,就如何应对环境变化而言,动态能力主要是预测、感知和“驾驶”环境中的可预测模式(波浪);而即兴能力主要是强调对突发的和不可预知的事件(风暴)做出反应的能力。那么,即兴能力与动态能力对竞争优势的作用是否受到环境动态性的影响?在转型经济的动态环境条件下,DC、IC与竞争优势及绩效的关系却鲜为人知(Yang等,2015)。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在验证DC与IC结构维度的基础上,研究DC和IC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第二,验证环境动态性对DC、IC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的作用。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一)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y,DC)

      基于RBV的能力视角,动态能力最初被定义为企业整合、构建资源,及其重构内外部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动态环境的过程(Teece等,1997)。为避免对能力定义的同义反复,从流程的视角,Eisenhardt和Martin(2000)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定义:动态能力是一系列特定的、可识别的流程,例如产品开发、战略决策。Protogerou等(2012)将动态能力定义为协调、学习以及战略竞争响应能力。Zahra等(2014)将动态能力定义为重新配置企业资源和流程并使之与最初的决策相适应的能力。Vanpoucke等(2014)将动态能力定义为企业利用资源以匹配市场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整合、重组获得和释放资源的过程)。Li和Liu(2014)将动态能力定义为企业通过感知机会和威胁,做出即时的决策、执行战略决策,从而形成潜在系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Teece(2014a)认为,动态能力不仅依赖于最佳经验而且依赖于具有“鲜明特征”的流程和商业模式;不仅要依赖于资源而且要依赖于VRIN资源(有价值的、稀有的、不可模仿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它们还需要有Rumelt(2011)所说的“好的战略”指导的流程。Wang(2015)将动态能力定义为变革现有的组织能力并创造新的组织资源和能力的高阶能力,这一能力借助组织刻意的学习(甚至学会学习)以改变现状才能得以持续。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将动态能力定义为企业不断地整合、构建和重新配置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竞争力以应对环境快速变化的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