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动可调的行为化战略控制系统构建方法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罗彪(1978- ),男,安徽利辛人,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管理控制、战略管理、绩效管理;王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合肥 230026

原文出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内容提要:

企业战略控制能力决定了战略执行的效率与效果。传统战略控制理论侧重于对控制方法的系统性研究,却对控制系统本身的执行效率问题缺乏关注。基于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在回顾传统战略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其在控制效度和控制载体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三类经典控制工具,提出了一种具备联动可调功能的战略控制系统。通过嵌套使用平衡计分卡、财务模型与计划甘特图,企业的战略规划可不断转化为战略行动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实现联动性调整。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12 年 07 期

字号:

      0 引言

      近年来,“战略执行力”已经成为企业集团战略管理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大型多元化企业集团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战略实施的效率与效度,即强化对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能力。然而,在战略管理中,多数企业只关注如何形成新的战略方向,却并不清楚如何将战略付诸实施,正如战略管理知名学者Alex Miller所言,“美国企业界高层每年在战略分析与制定上付出数百亿美元的费用,最后他们自己却声称这些计划的执行效果不到50%,而外部评论家甚至认为这些战略的成功率低于10%”[1]。博意门咨询公司发布的《2006年中国企业战略执行调研白皮书》显示,战略实施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各领域公司最大的管理挑战”,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被调研的公司中,83%的公司不能顺利地执行它们的战略,只有17%的公司认为它们拥有一致的战略实施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反思:为什么很多在制定上看似完美的战略,却在实施中发生了严重的偏差甚至完全失效?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内部缺乏一套有效的战略控制系统,高效率地将战略目标分解成可控的行动方案。可以说没有控制系统就没有执行能力,战略控制系统是保障战略实施的工具。

      如果把战略管理比作一场马拉松长跑,战略制定是为全程设置起跑线、里程碑和终点,战略实施是比赛的全过程,而战略控制则需要为选手安排最优竞技路线,并对赛程的顺利开展进行科学筹划。

      1 战略控制研究回顾

      1.1 战略控制的内涵界定

      在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中,战略控制有两种基本定义。第一种是以Dan E.Schendel和Charles W.Hofer为代表的观点,认为战略控制应该关注两个问题:(1)战略是否正在按照计划实施;(2)战略结果是否如期实现[2]。这种基于反馈控制的定义方式把战略控制视为战略管理过程的最后一步,但它存在两个缺陷:第一,反馈控制是事后控制,它无法及时修正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第二,反馈控制具有“单循环”特点,当实施结果与战略计划不一致时,只能通过评价进行奖惩性纠偏,而无法考虑对战略计划的调整。这些缺点会导致战略控制本身缺乏时效性和灵活性。鉴于此,Georg Schreyogg和Horst Steinmann给出了战略控制的第二种定义,认为战略控制已不仅仅是对战略计划执行结果的控制,而应该具有自主管理的功能,即通过不断检查战略计划的有效性、时效性和灵活性,以此来不断调整系统[3]。

      1.2 战略控制系统分类

      一般控制系统包含四个基本要素:被控系统、施控系统、指令和信息传递通道。如图l所示,前馈控制通过对被控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扰动因素进行分析,预测系统的输出结果,针对预测结果与给定标准之间的偏差采取事前的纠偏措施,预先调控系统输入,以防止被控系统偏离给定状态;反馈控制根据被控系统输出结果与给定标准之间的偏差,调整或改变被控系统的输入,使被控系统从偏差状态恢复到给定状态。前馈控制的作用是“防患未然”,优点是具有超前性和预防性,缺点是具有风险性和虚拟性;反馈控制的作用是“亡羊补牢”,优点是具有确定性和实在性,缺点是具有时滞性和被动性。因此,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通过互补性耦合,才能形成具备完整控制功能的系统。

      

      图1 一般控制系统逻辑模型

      相应地,战略控制系统的构成也可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反馈控制的战略控制方法;另一类是前馈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的战略控制方法。

      1.2.1 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是一种事后控制,依据控制目标与标准,进行交互判断,进而调整战略实施中的行动计划与实施要素(人、财、物)。目前基于反馈控制的战略控制研究相对较多,该领域提出的控制内容虽然侧重点各异,但都是基于事后评价机制的控制方法。如Stephen Bungay和Michael Goold提出了“战略过程控制理论”,关注如何使战略按照预定计划实施,确保目标如期实现,其重点在于对关键成功要素的控制,这一过程包括:识别战略实施关键成功因素、确定这些关键成功因素的标准、测算战略执行情况和纠正偏差[4]。Lorange Peter指出,战略控制程序应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性行动方案、战略性预算和营运预算,同时需要监控这四个方面的匹配情况[5]。E.Frank Harrison也提出了战略控制的一般性程序,指出战略控制应包括八个基本单元,即战略目标、任务分配、责任确立、预算资源分配、员工、反馈机制、监控与环境监测、修正行动,同时认为前五个单元的目标是以行动方案的形成为核心,后三个单元的目标是以与内外部环境的交互为核心[6]。

      1.2.2 前馈与反馈相结合的控制系统

      Georg Schreyogg和Horst Steinmann在提出战略控制的第二种定义后,同时提出了战略控制的“三阶段模型”,即前馈控制、实施控制和战略监控[3],如图2所示。此后,John F.Preble和Scott D.Julian在上述框架下进行了延伸研究。John F.Preble在“三阶段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前馈控制、实施控制和战略监控三个阶段各自的特征和关注重点[7]。Scott D.Julian在上述三阶段分类的基础上,加入了扫描监控、数据解释和反馈作为补充,给出了一个更全面的战略控制框架[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