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08年以来的世界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将加速转向基于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的新模式,即不仅要依靠改革开放,还要依靠科技创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我们要充分认识时代提出的挑战和机遇,开拓创新,培养大批社会所需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一、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新中国工业化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共和国成立之初,主要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加强了工业基础;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的20年,在几乎完全封闭的状态下依靠自力更生谋求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到了90年代中期至今,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形成全球化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又提出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的愿景。依我看,我国在工业化道路上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有: 其一,中国目前仍走在发达国家工业化已经走过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老路上。如我国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耗能仍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30%。又如环境污染的问题严重。2008年,我国燃烧煤炭27.4亿吨,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总排放量已位居世界前列。许多城市和农村的河流、湖泊和国土受到污染。 其二,中国多数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相当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自主品牌则更弱。我国大量企业的投资花在购买设备和增加产量上,而不是技术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上。当前,已有一些产品的产量过剩迫切要求结构的调整,如钢、电解铝、建筑材料等。目前,我国34%的企业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另有20%的企业自有品牌产品的收入所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足50%。国际上当发生如地毯与玩具等质量纠纷时,外国品牌和设计企业与媒体往往将责任转推给外包生产企业。这说明外包生产企业其实是国际产业界的低等公民。由于竞争力不高,这些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也就比较低。这次突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中,无核心技术的企业所遭受的冲击最大。 其三,工程科技人员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强。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实践教育和工程设计环节的缺失,教育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工科教师队伍的非工化趋向严重;不少学科知识老化,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交叉欠缺,创新教育不足;基础教育缺乏对工程科技所需的、动手实践与创新的兴趣培养,青少年想当科学家的渐多,想当工程师的渐少。目前的“基础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严重缺乏从小培养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与大学中的创新型人才教育无法衔接。2002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就“国内市场上是否有合格的工程师”一栏中显示,在参与排名的49个主要国家中,中国排在了末尾。而且这一调查指标在随后年度的排名也没有明显的改善。 当然,我国也拥有非常难得的机遇:我国的创新战略已呈现良好的开端。近年来,国家正在加大科技投入,并且投入的比例在持续增加;我国的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逐年增加,国内外论文发表水平逐年提高。尤其近年来,如杂交水稻、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国际领先水平的工程科技成果不断出现,昭示着中国工程科技的创新基础日益强健。 宏大的中国工程规模为工程科技人员的成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外发展的经验表明,没有工程需求提供的任务和岗位,不可能产生优秀的工程科技人才,这是一条基本规律。比如,在美国,上世纪40年代的曼哈顿原子弹工程、60年代阿波罗登月计划、90年代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等重大工程,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工程科技人才,有力地推动美国强大。而我国发展的阶段形势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全球化的高潮中。中国的工程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都将得益于此、服务于此、特色于此。我国已有大规模的产品生产。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三,位于美国和日本之后,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其中有210种产品,如钢、煤、汽车、手机等产量已居世界第一。我国还进行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在过去的20多年来,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方兴未艾。2007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高达47.33亿平方米,被国际建筑界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在交通运营方面,2008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万公里,居世界第三。公路里程达到373.0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3万公里,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民航国内外通航里程达到246万公里(不重复距离),旅客运输量为1.92亿人次,居世界第二位。从2009年8月份开始,已居世界第一位。还有沿海主要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已经达到38.36亿吨,也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有着巨大的工程科技人力资源。据中国科协最近发布的资料,中国已经拥有世界最多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4200万人。其中工程科技人力资源约占1/3。2007年,我国高校学生中,本科招生数为282万人,其中工科招生达到89万人;在校的本科生数为1024万人,其中工科生为321万人;毕业的本科生数为200万人,其中工科毕业生达到63万人。而且与世界强国比较,我国的工程专业还拥有相当优秀的生源。 当前,全球工程师面临着严重的短缺局面。全球近40%的雇主难以在市场上找到合适人才来填补空缺。最缺的前三名便是业务代表、工程师、技术人员。德国急缺数以万计的工程师,因为很多“理论型”人才无法适应新市场;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学工科;外国公司又争相高薪挖人。《纽约时报》2008年5月17日报道,据日本总务省估计,日本数字技术行业缺少近50万名工程师。日本年轻人正在向西方靠拢:选择金融、医药或艺术,而不进入辛苦又平淡无奇的制造业。同样,在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巴西、波兰等许多国家都存在着工程师短缺的问题。与此同时,在新的时期,工程师的素质也正处于换代升级之际。美国工程院提出了面向2020年的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关键特征是:分析能力;实践经验;创造力;沟通能力;商务与管理能力;伦理道德;终身学习能力等。可见世界都需要创新型工程师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