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满意带来什么忠诚?

作者简介:
范秀成,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郑秋莹,姚唐,南开大学商学院;穆琳,南开大学商学院。

原文出处:
管理世界

内容提要:

过去几十年间,满意度战略受到广泛关注,因为很多人认为顾客满意能带来顾客忠诚。然而,满意真的能带来忠诚吗?本文认为这一问题不能笼统地回答“是”或“不是”,因为忠诚是个很复杂的概念,有人用重购等行为变量测量,也有人用信任等态度变量测量;而满意与各忠诚变量之间的联系是千差万别的。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只是从不同角度分别验证了满意与各忠诚变量的关系,并未对“满意能否带来忠诚”、“能带来什么样的忠诚”做出系统可靠的回答。而回答这一问题靠单一研究很难做到,需要综合多年的研究来发现比较稳定的规律。本文采用元分析的方法,在整合1980-2007年100项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满意对行为忠诚的影响不像对态度忠诚的影响那么稳定。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9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引言

      21世纪日益显著的买方市场特征使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顾客的争夺,在这场争夺中,顾客忠诚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经济学意义。研究表明,顾客忠诚与企业绩效密切相关。Raj(1985)发现拥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企业也拥有较大的忠诚消费者群。Reichheld和Sasser(1990)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顾客忠诚度在决定利润方面比影响市场份额方面更加重要:在他们所分析的服务行业中,当顾客忠诚度上升5个百分点时,利润上升的幅度将达到25%~85%。更为重要的是,忠诚的顾客将成为“传道者”,努力向其他人推荐企业的服务,并愿意为其所接受的服务支付较高的价格(溢价)。可以说,顾客忠诚是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更是企业长期利润最重要的源泉,忠诚已经成为战略营销的一个基本概念,被认为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Aaker,1984)。

      目前,培养顾客忠诚感已成为企业在营销实践中的重要目标。许多企业运用顾客满意度调查来了解顾客对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评价,他们想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来培育顾客忠诚感。然而企业进行大量投资,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却仍有不少顾客跳槽。同样,学术界的研究也表明,满意不一定带来忠诚,顾客的再购买行为也不一定受满意度驱动(Oliver,1999)。现实说明,“满意带来忠诚,忠诚带来利润”这一统治了营销界二三十年的逻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什么满意的顾客也会流失?有什么方法可以阻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这些问题时刻困扰着企业经理人员。因此,深入理解满意对忠诚所起的作用变得必要且紧迫。

      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发现,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之间这种并不清晰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对忠诚这一概念的定义本身就比较混乱。比如,有学者认为再购买行为是忠诚最为直接的表现,也有人认为,忠诚不单纯是一种行为或行为意愿,还包含其他态度上的因素,如价格容忍、信任,推荐意愿等因素。以往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只是从不同方面对满意与忠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而很少有人追问“满意到底带来什么忠诚?”本研究采用元分析的方法(一种总结前人定量研究以发现问题的方法),对“满意—忠诚”这一貌似简单的命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解构与诠释,研究顾客满意对不同维度忠诚的影响,以启迪企业能够有的放矢地做工作提高顾客忠诚,最终赢得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二、理论回顾

      正如前面所说,顾客忠诚对企业来讲有着极其重要的经济学意义。影响顾客忠诚的主要因素顾客满意,它是指“顾客通过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可感知效果与他/她的期望相比较后,所形成的一种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Oliver,1980)。然而,顾客忠诚是个复杂的概念,在过去几十年中,学者们用不同的指标、从不同角度来测度顾客忠诚。

      首先,从操作层面看,测度顾客忠诚的指标并不唯一。比如,Olsen(2002)用消费者自我报告的重购行为而非重购意愿来研究服务质量、满意、忠诚三者之间的关系,Taylor,Celuch和Goodwin(2004)用价格容忍、承诺等问项来测度产业市场中的顾客忠诚,而信任、推荐、口碑也是“满意—忠诚”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变量(Delgado-Ballester & Munuera-Aleman,2001;Mittal,Katrichis & Kumar,2001;Westbrook,1987)。此外,Bearden和Teel(1983)还通过对汽车修理服务的研究,从顾客抱怨的角度从反面探讨满意和忠诚的关系。同样,Zhou(2004)从顾客转换意愿而非重购意愿的角度探讨零售业中满意与忠诚的关系。

      其次,从研究视角上看,忠诚概念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即从行为忠诚到态度忠诚、再到复合忠诚的视角(Zins,2001)。

      一是行为忠诚(behavioral loyalty)视角。在早期文献中,顾客忠诚研究大多数起源于包装消费品(Jacoby & Chestnut,1978),研究者和营销者简单地将顾客忠诚定义为顾客行为(Fornell,1992),它主要强调行为测量。这种行为定义是建立在对某一特定品牌购买的数量或金额基础上的(Tranberg & Hansen,1986)。忠诚水平就是通过监控消费者在某一产品大类中的购买频率或品牌转移数量来测量的。Guadgni和Littler(1983)开发了一个品牌选择的逻辑回归模型,用来分析营销努力对顾客品牌忠诚的影响。该模型只是依赖来自消费者的观察数据,而没有将品牌忠诚与简单的重购行为区分开来。Allenby和Lenk(1995)用指数平滑模型来测度品牌忠诚,它也没有考虑消费者对某一品牌持有不同的态度。

      二是态度忠诚(attitudinal loyalty)视角。由于Day(1969)批评行为观点缺乏概念基础(一般来说,概念化是操作化的前提,也就是说,概念的测度必须以概念的定义为基础。Day(1969)认为,忠诚的行为观点实质上是一种操作化观点,它并没有一个明确或严密的概念化定义基础),在顾客的重复购买模式中可能发生无法解释的随机性。因此,研究者开始对使用行为作为忠诚测量的适当性进行置疑。对行为定义持批评态度的学者指出这种忠诚定义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无法解释导致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因素,行为测量只是简单地估计频率,而没有考察购买的理由或可能影响选择的因素。为此,许多学者开始重视态度在顾客忠诚中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