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关系与弱关系:企业成长的社会关系依赖研究

作者简介:
姚小涛,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 710049 张田 席酉民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 710049

原文出处:
管理科学学报

内容提要:

将企业成长问题与资源依赖理论、社会关系理论相联系,认为社会关系可以为企业成长提供一定的社会资源基础。在理论界已有的“弱关系的力量”和“强关系的力量”假设基础上,提出了强弱关系均是企业成长可以依赖的重要社会关系类型,以及强弱关系重要性受限于企业的结构约束因素和组织因素的影响的假设。基于250个企业样本的实证统计分析结果支持了这些假设。


期刊代号:F31
分类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复印期号:2008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 理论基础

      1.1 企业成长与社会关系依赖

       资源依赖理论(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指出,各种组织都要依赖它们的任务环境获取生存所需的必要投入[1]。对企业而言,如何跨越自身的边界,更快、更好、更有效地获取所急需的外部资源是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大量研究表明,社会关系网络是企业获取资源的一种重要渠道与方式[2],在我国,“关系”是一种特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形式,是理解个人及组织行为特征的一个重要概念。

      不同的学者对关系做了不同的界定。Xin和Pearce认为商业发展中所需要的人际联系就是关系,并且认为关系是对正式制度的一种补充[3];Luo将关系界定为利用联系以便在人际交往中确保得到人情[4];Yang[5]对关系的认识和分析引起了学术界更多的关注,她认为从字面上看,关系就是指存在于物体或人们之间的某种联系。当人们用其来描述彼此之间存在的一种联系时,不仅仅包括常见的联系如夫妻、血亲、朋友,还可以表示含有隐性互惠互利的广泛的社会联系。本文将关系界定为隐含有情感性、工具性与互惠性的一种合法性社会联系。

      中国社会中,关系具有很深的文化根植性,很多社会联系的建立不是基于个体物理意义上的相似点,而更多地是依赖于血缘、亲缘、地缘、共同的经历或喜好等社会、文化方面的相似性,如双方是亲属、同乡、同学或同事[6]等。与西方文化强调自我和独立意识不同,中国文化更强调一个人在关系网络中的位置和针对不同的人应采取的不同态度和行为,中国的关系由此呈现出一种“以己为中心”,由近及远的“差序格局”,是“以人伦为经,以亲疏为纬”的人际网络[7]。

      作为经济活动的微观单元,企业与个人一样,也存在着形成与利用关系的现象。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经济时期,市场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之中,某些制度由于转型而有待于进一步健全,这些因素都使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与交易成本较高,当某些正式性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时,企业可能会寻求建立一些非正式性的社会关系来减少交易成本,降低经营风险[3],为其竞争与成长寻求资源支撑。本文的研究正是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因此,本文主旨并不在于单纯阐述关系理论,而主要考察的是关系网络与企业成长问题的结合,即企业成长的社会关系资源依赖。

      1.2 强弱关系的作用与分类

      “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亲属关系、同学关系、同乡关系、同事关系等,这些关系在不同的情景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关系研究中,按照关系的联结强度,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强关系与弱关系。

      Granovetter开创性地研究了强弱关系在寻找工作中的作用差异,其研究结果表明,弱关系对于个人找工作发挥的作用更大,这就是著名的“弱关系的力量”假设[8]。Granovetter指出弱关系在传递资源过程中更具重要性,这是由于强关系之间彼此很了解,其知识结构、经验、背景等相似之处颇多,因此相互交往并不能带来进一步的新资源与信息,所增加的资源与信息大部分都是冗余的,而如果在弱关系之间搭起某种形式的桥梁,就可以传递多种多样的资源。所以,增加强关系很少能增加新价值,而弱关系反倒会增加新价值,即弱关系是获取新资源的重要通道。然而,Bian对天津地区职业流动中的影响因素作了调查,发现人们职位的变迁往往是通过强关系而非弱关系来实现的。他认为尽管弱关系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作用非常大,但强关系在获取影响力较高的帮助方面有更大的作用,在中国特定情景下,强关系更为重要[9],这一观点可以被看作是“强关系的力量”假设。

      本人认为,Bian的研究成果是对Granovetter理论的补充而不是反驳,因为在Granovetter的研究中,弱关系起作用主要是在信息的流通方面,而在Bian的研究中,强关系的力量则体现在获得影响力较高的帮助上面。事实上,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更有力量不能绝对化。首先,社会关系作为获取外部资源的一种重要渠道,强关系与弱关系在这一过程中都会扮演重要作用,行为者会基于这种认识主动与外部建立同时包含有强关系与弱关系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从而依靠社会关系去寻求某种帮助。其次,无论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必须是在获得的可能性(或获得的方便性)以及有效性基础上方显其“力量”。例如,当行为者的关系网络并不广泛时,弱关系相对较少(获得的可能性较小),为了获取不可或缺的帮助与资源,强关系可能会是其首先搜寻的对象(方便获得),是与外界发生联系的基础与出发点;而当行为者的社会关系网比较广泛时,很容易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与资源时,他对强关系的依赖程度相对就小(强关系的有效性相对较低)。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不同的企业而言,由于自身特征不同或所处环境各异,在其经营与成长过程中对不同关系的依赖也就有所不同。企业会依据自身的特定因素以及需求差异,对强、弱关系的依赖各有侧重。

      在具体分析强弱关系的重要作用时,有必要清楚认识什么是强关系,什么是弱关系?即如何界定强、弱关系?不可否认,目前关于强弱关系的界定还没有一个统一、严格的界定与测量指标。Granovetter曾用相互接触的频数界定关系强弱,认为强关系每周接触至少两次以上,弱关系每周接触少于两次,但每年至少多于一次[8]。这种用接触频数定义强弱程度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显然有些简单化和主观臆断性。从资源获取角度来看,虽然接触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关系紧密,但接触频数在一些情况下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行为者之间的相互信任、情感、亲密性等可能更值得考虑,同时,关系强弱的划分还要与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相结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