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配置始终是经济学所关注的中心课题。任何一个时代的经济学家总是把各种资源如何合理地分配和使用当成提高经济效率的基本途径。有成就的经济学家的成就之一,通常反映于他与前人相比,在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提出了哪些独创的或有新意的观点和分析方法。 整个经济从数量研究的角度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经济学从数量研究的角度来看,也大体上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对资源配置的研究同样可以这样划分。正如我在《工商行政管理与资源配置》一文中谈到的,由此存在着两个不同层次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概念:一是宏观经济意义上的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是微观经济意义上的资源配置效率。宏观经济意义上的资源有效配置,是指各种经济资源被合理地、适当地配置于国民经济中的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地区,各种经济资源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既不存在资源的闲置,又不存在资源的滥用,从而产生较高的资源使用效率。微观经济意义上的资源有效配置是指:在各种经济资源已被配置于一定的部门、一定的地区、一定的微观经济单位(如企业)的前提下,该部门、地区、微观经济单位以合理的、适当的方式来组合各种经济资源,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以生产较高的资源使用效率。〔1 〕对企业文化的资源配置效应的研究,与上述微观经济意义上的资源配置问题的探讨是分不开的。 本文就企业文化与微观经济意义上的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以求教于国内企业文化界的研究者们。 我们通常说资源配置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或手段,一是市场调节,二是政府调节。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资源与政府运用各种手段来配置资源,都可以达到资源配置合理化的目的。因此,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或手段可以结合使用。但这主要是就宏观经济意义上的资源配置而言的。如果深入到微观经济中来分析,比如说,在一个微观经济单位(如一个企业)内,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微观经济意义上的资源配置效率,那就不能简单地搬用“市场调节还是政府调节”这种讨论方式,甚至可以说,在一个企业内部,在讨论资源有效配置问题时,市场调节方式或政府调节方式的局限性都要比宏观经济领域内对资源配置的分析明显得多。 先就市场调节或市场机制的作用来看,企业是法人,但企业内部的各个车间、班组、职能部门,却不是法人。车间之间、班组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不等于市场上各个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企业本身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但车间、班组、职能部门怎么可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呢?市场调节之所以能够正常地发挥作用,以市场的各个参与者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为条件。这是因为,只有市场的参与者是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他们才能接受市场的信号,并根据市场的信号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市场的供求比例的变化对资源配置发生影响。企业内部的车间、班组、职能部门既然不是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那么即使整个企业处于市场大环境之中,市场机制给予企业的影响主要到达企业这一级,而车间、班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就不可能按市场机制的要求来运作,至少不可能主要按市场机制的要求来运作。换句话说,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不可能像对待各个独立的企业那样来对待一个企业内部的各个车间、班组或职能部门,一个车间、班组或职能部门也不可能像一个企业那样按市场的信号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当然,这并不是说企业内部的车间、班组或职能部门不可能进行经济核算,或者,车间、班组或职能部门可以置市场的效益原则于不顾。企业内部的各个单位是可以进行经济核算的,它们也必须考虑市场的效益。但所有这些都以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为前提。只有在这一前提之下,企业才能使内部的车间、班组、职能部门处于协调状态。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市场调节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或手段在微观经济意义上的作用与在宏观经济意义上的作用的不同之处。 接着,让我们讨论另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或手段,即政府调节。政府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表现于政府可以用法律手段,或用经济调节手段,或用行政手段来直接或间接地配置各种资源,使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但这仍然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资源配置的考察。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之一。政府调节对作为资源配置主体之一的企业的影响,与企业根据政府调节的方向、范围和力度而对自身经济行为的调整有关。至于微观经济意义上的资源配置,比如说,一个企业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如何提高自身的资源配置效率,显然与政府调节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只有间接的关系。政府调节的作用同样是到达企业这一级为止。企业内部的车间、班组、职能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虽然也要受政府调节的间接制约,但更重要的,是企业作为资源配置主体对车间、班组、职能部门的资源使用方式和资源组合方式发挥管理职能的结果。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作为一个既受市场调节制约,又受政府调节制约的资源配置主体,可以运用计划手段来配置企业内部的资源,运用行政手段来组合企业内部的资源,并用企业的章程、规定、制度来规范企业内部各个车间、班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体现了企业的管理职能。然而,这里所说的行政手段是企业对下属车间、班组、职能部门所行使的行政手段。这里所说的计划手段是企业在本企业范围内所采取的计划手段;这里所说的企业用以规范企业内部各单位行为的章程、规定、制度也只是在企业的内部有效力。它们与经济学中所讨论的政府调节和政府采取的行政调节手段,如计划调节手段、法律调节手段不是一回事,我们不应当把它们混淆在一起。 于是,在微观经济意义上的资源配置研究中遇到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企业究竟是怎样配置资源的?企业怎样才能使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企业自身进行资源配置时,主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或手段? 企业主要采取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这两种方式来调节内部的资源配置状况和提高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虽然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企业文化都要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并且都应在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条件下实现,但它们毕竟不同于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市场调节被称为“无形之手”;政府调节被称为“有形之手”。这都是指宏观经济意义上对资源配置的调节而言的。而在微观经济意义上的资源配置的调节中,“无形之手”实际上并不存在,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都是“有形之手”,只不过它们是不同于政府调节的另一种“有形之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