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420(2003)05-0061-08 在企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同时,转化性地创造中华管理传统,继承、发扬和光大传统管理中具有现代意义和民族特色的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管理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也是中国管理传统再造和新生的重要途径。 一 企业文化是渗透于企业组织各方面、各层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组织的风气、风格。它能够创造良好的组织气氛和组织环境,从观念、信仰、无意识层次调动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心,具有其他管理手段无法取代的作用。 企业组织中的个体,都是历史的现实的个体,社会化了的个体,是承载了历史文化传统的个体。一方面,每一个员工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的支配。虽然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会随着现实生活的经历和经验而改变,但这种改变不是断裂的,不是突发的,不是抛弃旧的、注入新的,而是连续的、渐进的、潜移默化的,是在传统支配下的自我适应和自我调整。传统借此来延续和再造自身。另一方面,企业所有的活动都要靠人来执行,靠人来完成,企业行为必然最终都要人格化。也就是说,要靠承载着传统、受传统支配的个人去进行和实现。硬性的标准、规范、流程要靠人去执行,理性的制度和管理程序要靠人去维持,即使是看似理性的分析、决策过程,也要由只有有限理性能力,常常受道德、信仰、习俗支配而不自觉的人去思考和判断。 企业文化由共同价值观念、类似思维方式、大家认可并自觉履行的行为习惯等组成。在这里,个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在组织中经历了一个“化”的过程。在日常工作交往、沟通协调和非正式的接触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不知不觉间发生了价值观念整合、思维方式模仿与调整、行为方式稳定化与规范化等方面的一体化过程,由此形成初级层次的企业文化,再经由主要领导的提炼,通过宣传、灌输,成员共同经历和经验的强化,便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企业文化。个人行为的感觉层次、意志层次受传统影响较大,且为企业文化制约,即使是理性层次的行为,也要受感觉层次和意志层次的文化影响。领导者的个人风格,员工的信仰和情感倾向,个人有意识无意识受传统影响和强化的过程,组织中共同的经历、经验,等等,是企业文化基本的方面。 管理过程中,一方面,管理者借助目标—手段体系和战略制定、实施、控制过程贯彻实现企业的目标追求,通过组织结构、制度规范、人员配置把单独的个人力量整合为整体力量,通过生产作业管理、信息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等一系列手段,整合企业生产、供应、销售、服务全过程中的资金、信息、物资资源于一体。另一方面,管理者通过价值观整合、思维方式作用、行为规范约束,把企业的宗旨、追求和理念转化为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形成有关企业发展、存在意义等方面的共识,营造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形成个人不仅在职业规范范围内,而且在观念、态度层次自愿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激励状态。前一方面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由工业化以来现代管理科学体系内容构成;后一方面在现代管理科学体系与传统的个体个性人格、人际关系基础、管理运作机制结合、交互作用基础上形成。 传统文化、管理传统在管理过程中,主要通过企业文化实现、巩固和强化自身,延续自身的生命,其实现自身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个体、群体、管理三个层次上。 1.个体层次 个体的价值观念、信仰和情感,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人们的现实生产生活实践发生根本变化,如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个体的价值观念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但这种改变不是断裂性的,而是传统观念调整自身、融合新内容、重新定义自身性质的改变,是在以传统观念来理解、解释变化基础上的改变,传统仍在其中。人的信仰和情感则稳定性更强,更难以改变。从历史实证角度看,信仰适应现实世界变化,往往采取突出、强化、发扬传统信仰中某些方面的方式来实现,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相互促进。情感与人们的现实生产生活经历相关性较强,但情感通常表现为一种不自觉的、无意识的过程,其改变也是比较缓慢的。没有社会变革对个人生产生活现状的根本触动,个体的情感是很难改变的。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不可谓不大,但重血缘、重亲情、重人情的情感逻辑仍然在支配着中国人的情感世界。 2.群体层次 影响群体交往的因素可简单归结为两类:一类是岗位工作职能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比如,传统手工业作坊中伴随工作关系的人身依附关系,现代企业中明确的工作职能关系带来的精确、稳定、理性关系。另一类是传统的建立在身份、血缘、情感逻辑基础上的群体化纽带。由于传统的延续性,后者往往是群体交往、联结的基础性纽带,只有当现实的工作职能关系如技术革命、新型制度因素(如资本逻辑)改变了基本的利益格局和生产生活现实时,日常工作职能关系的变化才能转化为群体交往、联结纽带的更替,部分地改变人们的群体化过程和人际关系,如西方工业化初期大机器工业生产技术和资本占据统治地位后引起的人际关系变化。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没有根本变化的条件下,即使靠权力强制推行新形式,改变工作职能关系,由于缺乏应有的利益机制,缺乏新型制度因素,往往也不能改变群体交往和联结的基本纽带,传统的纽带反而会依附于新形式体现自身。中国单位体制中的两重结构,国有企业长期以来管理中的两重结构,就是证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现代化进程的部分以东方传统为背景的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现象发生。 3.管理层次 在管理层次上,传统主要通过以往的价值系统、思维方式以及人们认可、通行的权威服从关系体现自身。价值系统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虽然会随时代变化,但依然是按照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去理解、解释的变化。大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小如许多“南橘北枳”的现象,都是明证。除非发生社会性变革,否则的话,思维方式很难改变。时至今日,社会上仍通行着诸如“合情合理”、“常回家看看”、“情为民所系”、“既要对事也要对人”等提法所表现的思维传统。权威服从关系则比较复杂,因为它包含了个性基础、人际关系纽带、价值偏好和思维方式若干层次。权威服从关系事实上是组织管理运转逻辑的集中表现,中华传统管理中的家族化管理,道德化、政治化、宗教化管理,情感化、经验化管理,以德治国,儒法互用,等等,都是其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