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50(2002)12-0020-04 一、跨国企业的知识流 所谓知识流,是指知识传递过程中从知识源到知识接受者之间发生的知识转移。它有三个组成要素:知识源、知识接受者和知识通道。跨国企业通常由总部和位于不同国家的子公司等分支机构组成,具有网络状的公司结构。跨国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知识交换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知识流。 (一)跨国企业内部的知识流 跨国企业内部的知识流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Mudambi,2002): 1.平行流(Lateral flows)与等级流(Hierarchical flows )按知识源与接受者在跨国企业中所处的等级,可以将知识流分为平行流与等级流(如图1所示)。平行流的知识源与知识接受者在企业中处于相同的层级上,如从一家子公司到另一子公司的知识流;而等级流的知识源与知识接受者却有层级上的高低之分,如从母公司到子公司,或从子公司到母公司的知识流。
图1 跨国企业中的知识流 在所有的平行流与等级流中,有两种流尤为重要:一是从子公司到母公司的知识流,它们构成了跨国公司知识管理网络的基础,使跨国公司总部获取各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知识,成为知识的整合者与交流中心;二是从母公司到子公司的知识流,它们是其它流的衡量尺度,通过比较这条流与前述流所承载的知识量,可以确定母公司与各子公司在整个知识管理网络中的作用。如果第一种流超过第二种流,那么子公司是跨国企业知识管理网络中的知识提供者;反之,子公司则是网络中的知识使用者。 2.竞争流(Competitive flows)、协作流(Collaborative flows)与独立流(Autonomous flows)按知识交换过程参与者之间的竞争关系,知识流被分为竞争流、协作流与独立流。当各子公司(或同一子公司内的各经营单元)为了取得某种资源而相互竞争时发生的知识流就是竞争流;当各子公司(或子公司的经营单元)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执行互补功能时形成的知识流是协作流;而在各子公司(或子公司的经营单元)从事的活动互不相关时则形成独立的知识流。 3.移植流(Transplantation)、替代流(Supplantation)与整合流(Integration)按进行知识传递的目的, 可以将知识流分为移植流、替代流与整合流。移植流是指通过知识流,将比较成熟的知识传递到新开发的领域中去,如在某地设立一家新的子公司后,以现有的公司模式为基础来制定新公司的组织结构、生产方式、人员配备等方案,这其中发生的知识流就是移植流。替代流多半发生在收购兼并之后,即企业用自己的知识系统来替代被收购企业不符合要求的方面以达到更好的融合效果,此时的知识流就是替代流。整合流则是指跨国企业对自身拥有的各部分知识资源进行梳理与融合,对知识系统进行优化,这种过程中的知识流就是整合流。 (二)跨国企业与外部之间的知识流 从跨国企业的角度看,企业与外部的知识交换可以分为吸收流与溢出流(图1)。 1.吸收流(Absorptions)吸收流是指知识源为企业外部环境, 而知识接受者为企业各子公司的知识流。这些流是子公司从外部吸纳知识、获取当地竞争力与利用当地资源的途径。在此过程中子公司扮演着知识“监听哨”的角色,子公司的知识判别能力(评价、过滤与选择信息)和吸收能力(调整知识流入使之符合公司的需要)至关重要。 2.溢出流(Spillovers)跨国企业的溢出流是指知识源为跨国企业各子公司,从子公司扩散到当地外部环境的知识流。知识的溢出可能是有意的,如通过合作、成果推广、许可证转让等方式与当地伙伴、顾客和供应者之间形成的知识流;也可能是无意的,如由于员工流动、其他竞争者的模仿等原因形成的知识流。 二、影响跨国企业知识流的主要因素 跨国企业的知识流是跨国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对象,对跨国企业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各类知识源泉、接受者以及流通过程的管理。跨国企业传输知识的效率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 1.知识传输损失 知识流经知识通道通常会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损失,知识接受者收到的知识流量要少于知识源发出的流量,而损失的数量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由被传输知识的性质所决定。隐性知识的传输损失要远大于编码化知识(Roberts,2000 )。这是因为隐性知识难以用文字表述,无法避免失真;而编码化知识(如中央数据库、软件、专家系统等)则要容易传输得多。另外,传输方式也对知识传输损失有重大影响。如仅采用书面的知识传播方式与采用多媒体、实时交互式的传输方式相比较,前者的传输损失显然会更大。 2.知识传递过程中的参与者 这方面的因素既可能是主观的,也可能是客观的。主观因素如知识传递过程中的各方参与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担心披露自己所掌握的特有知识,会影响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与发展,因而对共享知识有一定抵制情绪;客观因素则可能是因为参与者具有不同的知识边界。知识边界可以指个体的知识与专业背景不同、所处的文化与社会环境不同,或面对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不同等差异。在同一知识边界内传递新知识比较容易,成本也相对较低;而跨越边界的知识交流则是高成本的,甚至是不可行的。 3.信息粘性 识别信息、取得信息、传递信息和使用信息都需要相应的成本。企业规模过大,分布过于分散,要实现知识流通必然会导致高昂的传输成本。Von Hippel(1998)将从某地传输知识到另一地的成本称为“信息粘性”。一定距离内一定单位信息的粘性被定义为将信息传递到信息寻求者处所需的增量支出。取得粘性信息与发生问题的地理位置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距离越远,所需的成本越高,亦即信息粘性越大。因此,跨国企业网络并不是越大越广越好,而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规模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