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世界已进入信息与智能的时代,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进入高速发展和相互交叉融合的时期。现代企业无论是在经营理念,还是在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组织结构上,都产生了重大变化和进步。目前,工业控制与自动化正在朝着智能化、集成化与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采用传统管理体制的企业已格格不入,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已经成为企业迈向现代化的巨大障碍。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企业转变经营管理机制,实施先进的控制和科学管理策略提供了前所未遇的良机。一些企业,已提早进行企业的再造工程,运用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及时变革企业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大大提高了企业自身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快地迈入了现代化新型企业的行列。 一、现代企业生产流程的衍化过程及其特点 要探讨现代企业生产流程的再造,就必须先搞清现代企业生产流程的内涵、特点及衍化过程。 (一)生产流程的含义 工业企业的生产流程是指从生产材料准备和零部件配套到零部件生产、生产总装或按一定工艺流程连续制造加工出产品的一个完整的产品制造生产过程。生产流程作为企业作业流程的组成部分,决定着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和交货期等诸多因素,它不仅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和必要条件,也是企业提高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 (二)现代企业生产流程的衍化过程 现代企业生产流程是在传统工业时代生产流程基础上逐渐衍变而来。传统工业时代生产流程是建立在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基础之上的,注重对生产流程的精细分工,与之相适应的则是金字塔式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细致的岗位划分。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型企业的组织机构都是与之类似的模式,企业的规模愈大,这种金字塔式的特征就愈明显。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的这种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已越来越暴露出其巨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工业时代企业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探索企业管理的新出路,并取得了成功。其中比较有影响的理论是哈默与钱辟提出的“再造企业”(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理论。哈默再造企业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彻底抛弃分工理论,将塔式组织结构压缩成“扁形组织”,企业将工作任务或不同的步骤压缩起来,全部交给专案员或专案组来完成。流程是哈默再造企业理论的核心概念。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与归宿是顾客,企业作业流程的一切步骤均是为了顾客,企业作业的一切步骤均是按照富有弹性的、面向顾客的、最有利于生产的方式进行。 哈默理论为企业生产流程再造提供了理论依据,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企业再造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自70年代中期DCS(分散型控制系统)问世以来,计算机在工业控制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以DCS、PLC(可编程控制器)和IPC(工业控制计算机)为代表的新一代控制设备和技术,极大地推动着企业的生产流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精细分工模式向工序集成一体化管理模式转变。更由于计算机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深入发展和应用,形成了监控和数据采集(SCADA)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计算机辅助再造系统(CAM)等实用系统,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80年代以后,出现了将上述这些控制和管理系统集成起来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将企业的生产流程再造与管理组织结构的再造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的再造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下表以日本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为例,说明企业生产流程从传统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衍变特征。
从表中可以看出,企业在从传统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发展过程中,经营资源由单一的物力、财力逐渐向信息和人力资源等多种资源方向衍变,而环境资源由于影响到企业未来长远发展也受到重视。企业经营生产方式从大量生产方式逐步向柔性制造、灵捷(Agile)制造过渡。企业的发展,必须借助于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推动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流程的变革、衍化。 (三)现代企业生产流程的特点 现代企业生产流程建立在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因而它不同于精细分工式的传统工业时代生产流程,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 1.生产工序的紧密衔接和整合。为了加快产品制造生产周期,降低工序之间的能源、生产原辅料损失和人员管理费用,提高生产作业流程的运作效率,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和控制技术,改变工艺路线,使生产工序紧密衔接和高度整合,取消或减少一些不利于生产的工序。 2.生产流程的一体化管理。由于生产工序的紧密衔接和整合,便于建立区域一体化生产管理机构,使各道工序间统一计划,统一调度,使物流连续高效运作,并在生产计划实施过程中具备快速动态调整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应变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