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成为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根本任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难题凸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制约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而学生个体的选择与国家需求之间的冲突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凸显。加强高中生涯教育,增强学生与高校双向选择,实现个体需求与国家需求的一致与统一,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一、生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生涯教育的概念经过了职业指导、职业发展指导、生涯规划指导等概念的演变,可以说生涯教育是职业指导随时代变化内涵不断扩展演进的结果,职业指导在现代社会中则是生涯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国政策体系中运用学生发展指导的概念,涵盖心理发展、学业发展、生涯发展指导等,本文运用生涯教育的概念重点强调在心理发展、学业发展指导之外进行生涯发展指导的独立性,同时又区分于传统职业指导的概念,强调从终身教育的理念构建生涯教育体系的重要性。 生涯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是构建联结学校与社会的重要纽带。霍伊特(K.B.Hoyt)和沙罗(K.R.Shylo)提出生涯教育背后蕴含的七项基本理念:促进私立与公立教育系统建立生涯教育合作关系;使学生具有共通的就业能力、应变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帮助人们进行生涯觉知、生涯探索与生涯决定;通过在教室内对生涯重点教导来引发教育个性;使工作成为所有生活形态中有意义的一个部分;衔接教育与工作以便进行更好的抉择;减少偏见与成见以能自由选择生涯方向[2]。可见,生涯教育的重要价值就是构建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重要桥梁。 (一)我国生涯教育的发展历程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逐步强化生涯教育,并将其作为解决就业、加强学生经济社会适应性、缩小学校教育与职业社会之间差距的重要途径。我国生涯教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引进与初步发展(20世纪2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国家统一分配阶段(1949年-1978年)、生涯教育的恢复与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受西方国家影响并基本保持同步,但当前滞后于世界发展趋势与改革现实需求。20世纪初,在西方国家职业生涯理论的影响下,我国教育界和实业界的有识之士开始倡导、实验并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清华大学等开设生涯规划课程,成立职业指导委员会,编辑指导性教材,追求“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一分配工作,职业生涯教育也无从实施。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劳动用工制度和就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职业生涯教育逐步恢复并发展起来。20世纪70年代后期,为解决就业问题和调整劳动力供求关系,原国家劳动部创建了劳动服务公司进行就业指导。1986年,原国家劳动人事部组织编写教材《就业指导》,并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要求在普通教育中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分流教育。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大学生自主择业,职业生涯教育随之引起关注,同年,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成立。1994年,原国家教委颁布《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职业指导的地位和进行职业指导的重要性,要求初高中分阶段进行职业指导,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落实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落实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的需要。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1996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将职业指导以国家法律条文的形式进行定义,标志着生涯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21世纪以来,职业生涯教育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200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正式颁布。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开始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在制度建设上更进一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2014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课程,做好生涯规划。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制定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浙江、山东、上海等省份教育部门出台学生发展指导或者生涯教育指导性文件。 总体来说,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起步较早,但中间间断时间长,经历了从就业指导、职业指导、生涯教育等不同概念内涵的拓展,可以说适应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同时,尤其是21世纪以来,我国学校层面的生涯教育滞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尤其应该在终身教育理念下重构一体化的生涯教育体系,满足各级各类教育中学生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