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缺乏对作业的研究能力 何洁在《“双减”视域下中小学作业设计审思》一文中指出,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一些教师并没有完全理解作业的目的与价值,没有将作业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没有对作业做深入的研究。一是各学科教师之间交流甚少,缺乏学科领域之间的系统整合研究,作业设计仅注重单科知识的应用,没有深入挖掘学科的延展性知识,忽视交叉学科、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二是注重预习作业和课后书面作业的设计,缺乏对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实践类作业的研究,严重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巩固,缺乏对作业生成性的研究。为了让学生记住重点知识,有的教师设计大量的背诵、抄写式作业,有的教师重复设计同级水平作业,导致学生的作业量居高不下,作业负担沉重。四是忽视作业与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缺乏对个性化作业的研究。作业的设计讲究整齐划一,全部题目都以必做题的形式布置给所有学生,无视学生的差异性。五是作业的评价设计过分简单,缺乏必要的作业引导和反馈指导。很多教师只注重作业内容、结构、形式的研究,忽视了作业评价设计的研究。他们设计的作业缺乏一定的引导语和评价标准,反馈给学生的仅是“优、良、中、差”这类简单的评语,学生得不到更为精准的引导和评价。六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研究能力不足,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追求不高,未将作业设计研究纳入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中。由于缺乏对新时期人才培养理念的深入研究,一些教师仅凭学科领域的经验,把过多的精力都用在对学生知识的重复训练和解题策略的研究上,设计的作业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学生能力发展需求。 摘自《中小学教材教学》2023.2 提升备课质量 侯浩翔等在《“双减”政策评估的利益相关者视角:以教师教学表现为依据》一文中指出,“双减”政策实施后所推行的教学新举措,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备课过程中投入更多时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改进作业设计与课后服务,这都对备课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备课的任务划分来看,主要是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对这门课程进行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具体包括对教材和大纲的研究,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在学科组的引导下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大纲、深度理解教材,并扩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习惯和学习态度,将教材与学生发展有机的联系起来,关照学生学习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现实需要,在学科组的协作配合下分享教研成果,用以指导教学活动;教学法研究,建立在特定的教学任务、学生的综合表现、教材的特征基础上,通过教师群体之间集思广益的方式分享教学方法,凝练实践教学经验。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促使教师能够应对“双减”政策实施之后的教学变化,提质增效、提升备课质量,构建高效课堂并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摘自《中国电化教育》2023.5 减少书面答题作业,增加思维能力训练 陈金海在《“双减”背景下学生作业设计的“三减”与“三增”》一文中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加强对思维能力训练作业设计布置的研究,尽量做到“四精”:一是精准分析学情,即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认真观察、问卷调查及座谈交流等形式收集信息,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这是教学的前提。再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发展需要,设计布置适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作业,并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二是精选作业内容,即选择有利于巩固基本知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学推进的内容,做到潜移默化育人,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是精确把握难度,因为作业难度因人而异,过于容易的作业无法起到作业育人的目的,而太难的作业学生无法完成,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挫败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现象。四是精用作业形式,因为不同类型的作业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常见的有知识巩固类、动手实践类、科学探究类、评价拓展类等几种作业类型,而完成的形式有传统的书面答题、音频或视频提交、科学实验报告、作品展示、交流评价等。这样才能减少书面机械答题的作业练习,减少以复习巩固知识为取向的作业数量,增加思维能力训练及动手实践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自《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3.3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曹君、张宇在《作业设计如何激发学习动力》一文中指出,一个人愿意获得更高的成就,其动力源于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基于学生学习动力的特点和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将学习动力进一步细化为求知动力、胜任动力、成就动力、交往趋利动力。求知动力是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主要通过获得知识而得到满足。其表现指标为“在学习和作业时经常能提出新问题”“愿意挑战在学习中或作业中遇到的难题,主动探索”“在作业中,愿意主动了解学习课外知识”“愿意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胜任动力是通过克服困难和挑战完成任务,获得自我肯定的需要,主要通过感受自我价值而得到满足。其表现指标为“相信自己可以理解新知识,做好作业”“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掌握有难度的学习内容”“相信自己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和作业”“可以给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并坚持完成”。成就动力是渴望通过学习上的竞争提高自我,超越他人,获得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的需要,主要通过取得学业成就和地位而得到满足。其表现指标为“经常与同学比较作业情况,并希望自己比别人优秀,能在班级中脱颖而出”“帮助同学学习或做作业时,会觉得自己很优秀”“努力学习和做好作业是为了能获得参加一些活动的优先权”。交往趋利动力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同伴及长辈的接纳和赞许的需要,主要通过获得他人表扬和交往优势而得到满足。其表现指标为“好好学习与按时完成作业,能让自己交到更多好朋友”“有一个好成绩和满分的作业,会让家长和老师更喜欢自己”“好好学习和写作业,能够获得家长、老师的奖励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