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理扒梳:从作业到高质量作业 (一)教育与作业 什么是作业?有学者将作业界定为学校教师依据一定目的布置给学生并且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任务,不包括课内完成的练习和任务,俗称“家庭作业”。[1]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普遍的作业观。认为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作业可以定义为学校老师有意布置给学生在非上课时间完成的任务[2]。从词源上看,“作业”(德语 Arbeit),在古代原指奴仆的劳作,是个贬义词。[3]它最初源于实践活动领域,是一种劳动方式,属于体力劳动。而后,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作业作为一种有效方法逐渐被迁移到教育领域,从体力劳动演变为脑力劳动。不论属于何种劳动形式,仍未改变工具是作业之根本性质的事实。 从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作业曾被视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用以提高教学效果,解决“教”与“学”脱节之难题。作业能够被迁移至教育领域并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依据它自身所具备的重要作用和必要价值。时至今日,作业仍被视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但其旨在解决的问题发生了改变,即致力于通过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和学业压力与负担。教育中对作业的认知主要有三种:一是作业即知识操练;二是作业即心智训练;三是作业即自我探究。作业除了巩固、复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心理品质。[4]也就是说,写作业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是教师、学生和家长用于巩固教学知识、提升学习成绩、增强心智训练、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究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等方面的工具和方法。 欲求通过作业训练以提升学业成绩,是众多学生和家长对作业寄托的希望。随着作业被赋予过多类似的功利化期待,还有“题海战术”的加持,做作业已成为学生学习的日常任务。这种以“提升分数”为目标的作业定位过于片面和狭隘,将学生的教育局限于“学业成绩”和“分数”上,将作业凌驾于教育目的之上。这既是对教育的异化,又是对学生的毒害。有学者指出,家庭作业存在伦理漏洞,学生成了写作业的机器甚至奴隶,他们被深深地禁锢在作业之中,无法逃脱。过重的学业使学生成为不能“下班”的“劳工”[5]。“作业即负担”深深地烙在学生心中,已然成为刻板印象。 纵然“减负”十余年,教育和作业压力还是居高不下,“减负”效果仍差强人意,原因在于:第一,传统作业功能有限,片面专注于作业的工具价值,忽略了育人价值,人为割裂了作业育人价值与工具价值的统一性。第二,对“教育减负”里的“负”之理解与把握有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仅难以定位问题根源,更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里的“负”蕴含两层意思:一是外在的客观作业负担;二是内在的认知负担——病态的作业观。以往的“减负”行动专注于外在的作业方面,忽略了内在的认知负担所造成的持续性伤害——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不足。“减负”行动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在于“作业=负担”错误的认知与归因模式。“一看到作业就感觉到累和排斥”是多数学生对作业的本能反应和真实感受。此处的“累和排斥”属于“认知负担”,既反映了一种心理认知疲倦状态,又隐藏着对作业的质疑和抗拒。这种认知负担与“只见作业不见人”的功利性作业观密不可分。 (二)什么是高质量作业 高质量作业彰显的是新时代作业观。高质量作业是必要性作业,须解决传统作业“禁锢”学生之问题,旨在将学生从大量无效、低效作业的重压和负担中解放出来;它是积极性和正向性作业,针对传统作业损害学生学习动力之消极影响,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内驱力;它是科学性和互动性作业,针对传统作业超额超时、缺乏指导等问题,不仅规定作业目标清晰、要求明确、数量合理、难度适中、形式多元,而且需要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和有效反馈,其中,科学性是有效互动性的前提与基础。 如果说作业是工具,那么高质量作业则是高级工具。高质量的作业“高级性”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第一,高质量作业坚持工具价值与育人价值的统一性,以育人价值为核心并引领工具价值;第二,高质量作业是以学生认知为生长点,以教育关怀为价值依托,旨在重新建构良性循环的作业生态系统。高质量作业一方面排除“外患”——祛除和避免了给学生制造焦虑和负担的低效和无效作业,一方面解决“内忧”——致力于巩固知识学习、提升学习成绩和促进认知发展等素养以建构学习内驱力。由此可知,高质量作业是一种整体性和全局性作业观,属于大作业观。相比较传统作业,高质量作业具有以下原则和要求。 第一,严格遵循“非必要不作业”立场。鉴于传统作业给教育和学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对作业是否必需产生质疑。作业并非必需性存在。作业与学业成绩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6]基于一定条件和前提,作业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表现。况且,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尽量不留课后书面作业。[7]有些教师因为“跟风”“随大流”而不得不布置作业,这种“为了作业而作业”的心理和现象必须杜绝。第二,在价值预设上必须坚守“正向性和积极性”。此点突出强调高质量作业必须是给学生的教育和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有效性作业。这不仅是高质量作业育人价值统摄工具价值的内在要求,更是教育教学关怀学生的精神操守。任何作业都不应该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以作业时长博分数高低、以培训多寡定学生命运”[8]的行为与教育目的背道而驰,忽视和压迫了学生之为人的心灵成长与精神追求,是不可取的。第三,在整体上坚持“合理性和适度性”。作业数量过多,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内容过难等功能异化都是造成学生负担重和压力大的元凶巨恶。高质量作业的“高质量”是建立在合理数量、合理时长、难度适中和育人为本的基础之上。既要达到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促进其成长的功能,同时也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9]。第四,在作业呈现方面,要做到“目标明确、要求清晰”[10]“形式多样、层次丰富”。具有清晰目标和明确要求的作业,可以引导学生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完成性。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情况而设计的多样性作业具有更强的吸引力。第五,学生主动参与和态度积极是关键。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11]高质量作业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自身。外在的帮助与引导只是辅助,学生自我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是保证高质量作业的关键。研究发现,当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家庭作业和学习负责时,他们更有可能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主人翁意识,取得更大的学业成功。[12]反过来,家庭作业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当家庭作业被认为是有意义的,与学生的生活相关时。那些认为自己的家庭作业是相关和重要的学生,更有可能对学习持积极态度,并参与到未来的学习机会中。[13]第六,师长积极互动和及时反馈是保障。研究表明,有家庭参与和支持的家庭作业对学生成绩有积极影响。[14]当然,这种积极影响依赖于父母与子女的互动质量,在完成家庭作业过程中提供支持、鼓励和积极反馈的父母,其子女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