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N0:C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94/j.1000-0763.2023.01.013 颠覆性技术是近年来科技领域的一个热门高频词汇,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与重视。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突出颠覆性技术创新,之后多次反复强调要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把创新主动权、发展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行动者网络理论(ANT)突出科学技术的实践性,主张科学技术的行动者既包括人类的因素,也包括非人类的因素,强调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的对称性作用。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理论基点,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主体进行分析,有利于打开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行动者黑箱,全面理解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主体要素,破解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主体动力源,紧握住创新的主动权。 一、ANT及行动者构成 1.ANT的基本内涵 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简称ANT)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学者约翰·劳(John Law)以及法国学者拉图尔、米歇尔·卡龙(Michel Kalon)等为代表的巴黎学派提出的,被有些学者认为是“科学技术学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理论成果”。([1],p.96)该理论是基于对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中爱丁堡学派的“强纲领”批判而提出的。“强纲领”在对科学知识的内部因素进行解释时,认为实在(自然)不是科学知识的决定因素,社会因素对科学知识产生了影响,并且是决定性的影响。“在我们看来,对我们的思想进行构造和指引的,都是一些观念,这些观念的真实特征也就是某一种社会模型所具有的特征……我们对知识的思考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的思考。”[2]ANT认为“强纲领”模式对科学知识的解释意味着自然是不可知的,社会是可知的,并能用来解释自然,这是没有说服力的,终究会走向困境。ANT在对“强纲领”模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上,从不同维度描述和解读科学。他们把科学看作一种实践活动,认为科学是人类因素与非人类因素相互作用的场所(领域),任何一方都没有被赋予特别的优先权。他们主张应该对称地看待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科学知识的解释功能,主张科学是行动者在特定的由网络联盟构成的情境中相互作用的产物,突出科学的实践性,以实践建构论取代社会建构论。 ANT理论由行动者、转译、异质网络三个核心概念加上“广义对称性原则”构成。行动者不仅包括人,也包括非人的存在和力量。转译则是行动者以自身独到的方式将他人的关注点和利益转换为新的语言来获取其他行动者的注意和兴趣,从而为自己的网络招募行动者。不同行动者相互结合共同构建网络并塑造网络联盟,无论是人类行动者还是非人类行动者,他们都是在与其他行动者联盟(alliance)塑造网络之后才能获得力量。 2.ANT行动者的构成 关于行动者,传统社会学中的actor一般是指具有能动性的行动者,也就是指具有主观目的与意图的人。ANT打破人类行动者的中心域,对行动者赋予更广泛的内涵。拉图尔用actant或者agency表示行动者的概念,他认为行动者不仅指通常意义的行为人(actor),同时也指许多非人的物体(object)或者因素,比如生物、技术、观念等。([3],p.177)ANT主张科学技术是由行动者构成的网络,凡是参与到科学技术活动过程中的一切因素,无论是人的因素,还是非人的因素,他们都是科学技术活动的行动者。所有这些人类与非人类的行动者,都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由需要独自通过黑箱的个体组成的链条上,每一个因素都可能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行动”([3],p.177)。行动者融入于实践和关系之中,行动者网络具有异质性的基本特征,这是源于不同行动者利益取向、行为方式、理想信念等差异。 在ANT看来,行动者是指任何通过控制制造差别而改变了事物状态的东西,人类行动者与非人类行动者都不是静态的、绝对的,两者之间不存在重大差别。也就是说,人类行动者与非人类行动者没有绝对的边界,没有是仅仅归属于自然还是仅仅归属于社会这两个不同领域的差别,因为“每个行动者都是在平等的关系下进行自由联结。行动者的身份也是在相互之间的关系中界定,行动者世界之外,不存在一个超越的社会实体赋予行动者明确本质。换言之,单独的行动者无法完成任何事情,行动者不是行动之源,而是在他者的影响下行动,一切都是关系的结果”[4]。 人类行动者与非人类行动者是遵循“广义对称性原则”的,它意味着“在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活动中,我们不去先验地规定是人还是非人、是自然还是社会塑造了现状”。[4]在过程中人与非人、自然与社会都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坚持广义对称性,才能避免在分析过程中出现偏向或者遗漏。在ANT看来,对称性仅仅是一种分析立场,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把人类行动者与非人类行动者及发挥的作用完全等同起来。正如拉图尔说的:“ANT不是,我再重复一遍,不是要在人与非人之间确立某种荒唐的对称性。对我们而言,对称仅仅意味着,不要先验地在人类有意识的行动与物质世界的因果联系之间确立某种虚假的不对称。”[5]对称性仅仅是一种分析态度而已,“并不意味着我们希望把意图性扩展到事物,或把机械功能扩展到人类,而只是我们用来描述事物的一种方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