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是工业化时代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局面,积累了丰富的制度实践经验。诞生于民主政治实践的民主理论也随着实践的跌宕起伏而曲折前行。在民主实践与理论研究互动前行过程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理论是怎样累积发展的,经历了哪些标志性的学术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该时期的民主理论研究着重围绕哪些主题展开了怎样的讨论和争论,民主理论遵循什么样的发展逻辑,民主理论研究又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民主理论研究甚至政治学研究都是十分紧迫的事情。目前,学界对中国民主理论研究的梳理多倾向于对民主理论作单一主题的综述或者断代史的描述。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理论的增量发展进行宏观视角的学术史或知识史考察和分析的缺位,制约了对中国民主理论发展规律的认识。因此,回顾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理论演变发展的轨迹,探讨和提炼主要民主理论议题中讨论抑或争论的不同主题,总结和揭示民主理论生长的基本逻辑以及民主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对继续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继续发展和完善中国的民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理论的发展历程 尽管政治学意义上的民主概念是一个“舶来品”,但历史已经证明,民主政治的实践总是受到国家的历史环境和现实国情的制约,只能在历史任务和现实条件等客观因素设定的时空中发展。在中国,民主政治的实践总是伴随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任务的变化而发展,民主理论也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民主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主理论发展,是实务界、学术界围绕不同时期的民主实践主题进行的不断探索和讨论。在中国民主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领导人民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中国当代重大政治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总结、概括和反思,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民主理论探索 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反思和总结“文化大革命”惨痛教训基础上探索前行。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形成思想解放的洪流,对民主真正意义上的讨论也由此开启。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讲话中,邓小平明确指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①。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政治的新探索,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问题成为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民主研究的重要议题。许崇德、何华辉、李步云、刘瀚等学者相继出版相关著作②,使得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理论更加充实和完善。在党中央表态以及随后党内理论工作者的带动下,民间知识分子也开始尝试研究与传播民主思想。此后,体制外思潮反馈至体制内,引发了1979年初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是否坚持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明显分歧和争论。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著名总结讲话,将“四项基本原则”设定为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一切改革开放政策的政治底线。但在改革开放大形势下,“中国社会受到‘西化’的影响以及体制外认同和追求西方政治制度的趋势,并没有因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改革与全盘西化的原则界定而减弱,几乎整个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影响和体制外因素一直处于上升状态”③,最终导致了1989年的政治风波。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处于寻求稳定和发展的双重需求的处境,党中央形成了“既反左、又反右”的民主观:在经济领域要突破旧经济观,实行市场化改革(即反左),但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底线,坚定不移地反对西化,把控住思想政治观念的大局(即反右)④。显然,20世纪80年代的民主政治建设,党和国家是有着“稳定+经济”这个政治体制改革大前提的政治诉求和限制性条件,既要政治稳定,又要经济发展。所以,党的十三大报告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标准定调:“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提,努力建设民主政治”⑤。在此思想指导之下,20世纪80年代后期学界就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如何选择推进民主战略进行了一场关于“新权威主义”的争论,形成了支持和反对两大阵营,其争论的主要观点收录在《新权威主义——对改革理论纲领的论争》⑥一书中。这应当说是中国社会科学界在改革开放后第一场关于政治发展和民主政治的重大讨论。在这场讨论中,支持者认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的民主政治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先导,只有市场经济成熟到一定程度,真正的民主政治才会得到相应的发展;而市场经济只有通过“新权威”的准集权体制才能稳定、快速进行。反对者认为,中国的传统体制本已政治经济高度一体化,再强调集权只会带来社会经济政治的恶化,主张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分权制衡的政治体系、发展民主政治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这场关于中国民主发展是通过集权间接走向民主,还是通过分权直接实现民主的激烈争论,提出了一个如何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的重大理论议题。这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选择政治发展战略、实现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反思和启示,这场争论对于今天仍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现实启发意义。 (二)世纪之交民主理论再探索 受1989年政治风波的国内小气候和苏东剧变的国际大气候双重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政治领域相对平缓的阶段。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强调:“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决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的方向和轨道,决不能引进西方资产阶级的那套所谓‘民主’、‘自由’的制度”⑦。这为整个社会画上了一道思想红线。但这一时期,实践领域中的政治体制改革与基层民主探索并未停止。1987年和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相继通过,使得基层民主成为党中央、知识界和民众在民主问题上共同关注的领域。从那时开始,政治学界的部分学者开始学术重心下移,扎根田野,探索农村政治学。基层民主由此成为这一时期政治学研究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