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对繁荣、发展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建立中国特色与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的先决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①,中国政治学在这30多年取得了学科发展的巨大成就②,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密切相关,但其中也不乏盲目崇拜西方政治学、质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观点③,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讲马克思主义就不是学术、没有学问④。这类观点一方面不利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使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构建底气不足,并在国际学术话语中“失语”;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中国政治学发挥超前于政治现实的政治导向功能⑤,对当前中国实践缺乏政治学应有的回应与指导。显然,部分学者已经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在政治学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⑥。但是,这种认识主要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定量的客观分析。政治学领域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表现形态如何?在多大程度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政治学领域指导地位的理解存在何种困惑与误区?这些问题都是马克思主义在政治学领域指导地位有待进一步思考和分析的内容。基于此,本研究以定量研究方法对政治学学科领域的重要文献作统计分析,从而厘清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政治学领域的表现特征、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政治学领域指导地位的建议与对策。 一、研究方法 1.样本选取 本项研究以《政治学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行政管理》《美国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2016年各期刊的第一期所刊载的研究型文献⑦为考察对象,共计484篇。马克思主义在政治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对政治学学术研究、政治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政治学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指导。本研究样本选取的主要依据:第一,政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政治学人才培养的教学教改经验往往会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呈现,因此以政治学类的研究型文献作为分析对象。第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重点高校对各专业权威期刊的认定基础上,结合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A类期刊目录》,本研究选定上述6本期刊为研究对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治学研究的主流研究范式和学术导向⑧。 2.指标确立 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基于马克思主义在政治学领域指导地位的具体表现,进而分析政治学发展中存在的意识形态问题。基于此,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体化为研究指标是研究方法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首先要解决研究者真懂真信问题,第二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第三要结合新的实践作出新的理论创造⑨。在学术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操作化评估的角度可以具体化为三个大的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是否具有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这往往可以从研究型论文的主题和论点中分析;第二,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这主要可以从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中评估;第三,马克思主义的词汇,这主要可以从论文的叙述和修辞中勘察。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治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与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时代性和问题导向⑩。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解决的是为什么人服务的价值观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解决的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根本认识的真理观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解决的是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问题。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就要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分析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的真理性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1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时代性和问题导向,就是要研究我国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解释我国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12)。 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将“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纳入评估指标,能更准确地展现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深层次运用形态。研究范式指研究者看待研究现象的特定模式,包括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程序、研究理论等。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政治学学科发展中往往表现为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指导学科问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原则,然而这仅仅是政治学研究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完善与巩固,需要研究者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直面中国现实情境、解决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否则,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会被泛化和浮于表面。 马克思主义的词汇。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核心功能是公共交流和思维表达。语言的意义主要由人与外界互动和人与人之间互动产生。语言学家伯奇认为,使用某个词语是由这个词语在更大的语言共同体的用法决定,更重要的是依赖于使用者周围他人的语言实践(13)。也就是说,在政治学研究型文献中是否使用马克思主义的词汇,也意味着作者是否有意识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地位,是否自觉地在政治学共同体中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交流与研究。语言学家莱可夫断言,“抽象概念大多是隐喻性的”(14),研究型文献大量使用抽象复杂的词汇、概念和论断,他们指称的意义和意图在微观层面必须通过词汇分析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等相关词汇一般都是名词,名词定性了话语主体本身和相关的规则。因此,马克思主义话语运用彰显了研究者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总称,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170年来又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整体,既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理论。在判定马克思主义的语言使用时,本研究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经济新常态”“从严治党”“新发展理念”“治国理政”等都纳入判定标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