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语言是活着的思想。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研究语言就是研究思想本身”[1]。语言理解的目的是通过语言形式建立意义。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和心理语言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它旨在回答语言是怎样用之于“行”,而不是用之于“指”,体现了“言”则“行”的语言观[2]。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行为,属于行为科学。 Austin首倡的言语行为理论从行为入手研究语言,抓住了语言的动态特征。他提出研究自然言语交际中句子意义,从而使句子意义研究由静态转变为动态,并采用抽象法对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说: 说话行为(locutionary act)。意指说出合乎语言习惯的、有意义的话语;施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意指在特定语境中赋予有意义的话语一种“言语行为力量”(即语力)。正确理解语力就成为确保交际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关键所在[3]。比如,“小心点!”这句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具有“忠告”“提醒”“威胁”等语力。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 act)。意指说话行为或实施行为在听着身上所产生的某种效果。取效行为即通过说的结果或作为说的结果所实施的行为。它强调以言成事,强调话语在受话人身上所产生的效果。 Searle的研究使言语行为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和严密化。他也认为,说话即在行事,意义等于某种行为,如做出陈述、发布命令、提出要求、做出承诺等。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并不是单词或句子,而是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的意义就是句子意义的功能[4,5]。 Searle把说出一句话语分析成同时实施四种言语行为的过程[6]。这四种言语行为是: 发话行为(utterance act)—说出语词、词素或句子。 命题行为(propositional act)—进行指称和断定。 语旨行为(illocutioanry act)—在一定语境中或在一定条件下,怀着一定意图说出某些词、词组或语句;如陈述、提问、命令、允诺等。 语效行为(perlocutionary act)—话语在被说出后产生的某种效果或反应。 Searle进一步确立了语旨行为分类的四条标准:话语目的(基本条件):规定言语行为按照规约实现某一目的或意图的条件。表达的心理状态(真诚条件):规定保证言语行为真诚地得到实施的条件;在完成一个有命题内容的语旨行为中,说话人总要表达某种心理状态或心理活动。如某人陈述、解释、断定某个命题时。话语和世界的关系(先决条件):即适应方向。命题内容(命题条件):规定话语命题内容的意义。这四条标准就是通常所指的言语行为应满足的合适条件。 以言语行为应满足的合适条件为依据,Searle把语旨行为分为五类——断言(assertives)、指令(directives)、承诺(commissives)、表达(expressives)、宣告(declarations)。Searle进而于1975年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该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说话人如何通过字面意义来表达言外之意,受话人如何从说话人的字面意义中,推断出其间接的言外之意。 言语行为理论提出“言即为行”的创新性观点,它强调以言成事,强调话语在受话人身上所产生的效果。但该理论却始终未对言语如何影响认知、影响认知的途径、因素、言语如何取效等问题做出阐明,更遑论以真实语料对理论构想做出检验,因而缺乏实证研究。 本研究中的管教言语是指教育者面对受教育者的不当行为,所发出的旨在教育学生的各种语言。教师指向学生的管教言语其行为宗旨主要是“控制”[7]。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管教不是单方向的指令,而是教育者通过发出信息使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和行为发生改变的过程。但是,管教言语行为能否产生如预期效能,受多种因素制约。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研究中将言语行为的探究,放在教育者发出管教言语、表达言语行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接受言语行为的这样一个言语事件和语境中去考察。以言语事件为单位,在言语事件中研究言语行为。 本研究采用Searle对语旨行为的五种分类标准,探讨教师对学生管教过程中不同言语事件语境中的断言、指令、承诺、表达以及宣告行为的语效,研究学生对教师的管教言语使用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对教师交际意图的理解、可能的行为倾向。 2 方法 2.1 被试 自愿参加研究的广州市某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71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38人。所有被试听力正常。 2.2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自变量为教师在四种言语事件中的5种言语行为,因变量为:学生的情绪体验;学生对教师言语交际意图的认知;可能的行为倾向。 2.3实验材料 2.3.1言语事件选择 首先,分别请初中教师31人、初中学生59人写出管教学生的事件名称及频率。从中选择管教学生的频率最高的事件。将教师和学生共同认为的管教学生频率最高的四种事件作为本研究的言语事件。它们分别是:上课讲话、聊天;上课不听课,看其他课的书;做操没力,无精打采;随手乱扔纸屑。 2.3.2言语行为的获得对14名教师、52名学生进行录音访谈,获得他们对教师就以上四种管教事件进行管理和教育时教师的语言、语气、语调,将它们作为管教言语的语料库。14名老师都认为不管用什么语言管教学生,发出这些话的意图完全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和进步”“是为他们好”“纯粹出于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