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75(2007)02-0017-08 一、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两种不同的分析路径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对社会结构的观察和分析主要有两种理论范式——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一般说来阶级分析属于马克思主义范畴,阶层分析属于非马克思主义范畴。由于两种分析方法的分析重心和侧重点不一样,因而会导致不同的理论后果和社会、政治后果。 阶级分析方法有两个主要特征:第一,基于所有权关系强调阶级之间的利益对立和利益冲突。阶级分析的核心是所有权关系。社会的人群基于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分为有产者和无产者。两者之间因在所有权关系上的不平等导致了在利益分配上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就是说在有产者的利益结构当中,有一部分利益是对无产者利益的一种剥夺。结果是:由于所有权关系上的不平等导致了阶级的不平等(而不是个人之间的不平等)。第二,强调社会结构对政治结构的深刻影响。政治结构本身不是自满自足的、独立的结构体系,它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直接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结构。社会上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利益集团会以不同的方式对政治结构施加影响。就是说,不同阶级的阶级利益、不同利益集团的集团利益,总会寻求一定的政治表达方式。所以,阶级总有一定的政治诉求。 因此,阶级分析方法基于所有权关系强调阶级的利益冲突和对政治结构的深刻影响。它关怀的是阶级的命运。 阶层分析方法有这样几个假设:第一,强调“市场能力”对阶层划分的重要性。“市场能力”是一种个人在市场上的交易能力,它特别强调个人已获得的技术能力对“市场能力”的影响并直接决定了对“生活机会”的选择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通过个人受教育的水平、所从事的职业、所获得的收入、所享有的权力等表现出来。第二,由于“市场能力”被定义于交换领域,因而作为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决定人们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从而决定人们的分配份额并对人们的“市场能力”起巨大影响的所有权关系被忽视或被排除了。第三,阶级没有政治意义,理由是阶级很难采取一致的阶级行动。 因此,阶层分析的核心是个人的市场交易能力,它更强调所有权以外的因素对社会分层的影响,并力图消解阶级的政治意义。它关怀的是个人的命运。其要害之处是:其中的制度或结构性(所有权关系)不平等因素被忽视或被排除了。 我们看到,两种分析方法的对立根本上是所有权关系和市场能力的对立。阶级分析基于所有权关系强调阶级之间不平等的不合理性;阶层分析基于市场能力强调个人之间不平等的合理性。这样,阶层分析就放弃了“阶级的平等”要求,转而肯定了所有权关系不平等的历史合理性,从而肯定了阶级不平等的历史合理性。 在所有权关系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只有到了社会的全部生产力归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因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而导致的不平等分配才会退出历史舞台,社会中的个人才会完全基于技术理性结合起来),社会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基础是所有权关系,社会必定划分为阶级。所以,只要存在所有权关系,阶级分析就是社会结构分析的一个根本维度。 阶层分析从本质上看是在所有权关系存在的情况下,对社会生产过程基于协作要求而进行的技术合理性安排的逻辑表达。技术合理性安排是根据社会生产过程中技术上的分工协作关系,不同的人承担不同的职责,拥有不同的职权,享有不同的分配份额。如果人们承担的职责、履行的职权大致相同,贡献差不多,人们得到的分配份额也就大致相同;如果人们之间承担的职责不同、履行的职权不同、贡献不同,收入份额也就有差距了。这就是根据“市场能力”进行分层的依据。 这种根据“市场能力”进行的技术性分层导致的个人之间的不平等,人们普遍认为是合理的。人们根据自己的所接受的教育水平和已有的技术能力、所从事的职业角色、所获得的收入,判断自己在社会当中的位置,是处于社会的上层、中层还是下层。当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进行这种判断的时候,几乎都忘记了所有权关系对人群划分的根本作用,因而,由所有权关系导致的利益的制度性剥夺被遮蔽了。 人们之所以看不到所有权关系、阶级利益对自己经济、社会地位的影响,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个人命运主要是由职业升迁而不是由阶级行动决定的,判断人们之间的差别,主要是根据职业行为而不是阶级,不会想到人们包括自己分属于不同的阶级。这就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深刻的无意识悲剧。极而言之,当代人、特别是一般劳动者丧失了阶级意识是当代社会的最大悲剧,这种悲剧延缓了社会制度的正义性进程,因为制度正义就是在不同阶级的利益博弈当中不断完善的。理论研究的任务是什么?就是要揭示、彰显历史无意识悲剧的根源。由此我们就理解了马克思为什么倾毕生精力研究所有权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社会不平等的主要根源。因此,所有权关系是现当代社会结构研究和正义社会制度设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 一般说来,在所有权关系仍然是社会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基础和重要机制的条件下,阶层是阶级的内部层次以及阶级之间的过渡层次,因而阶层分析从属于阶级分析。阶级分析固然不能取代阶层分析,而且应当以阶层分析为重要补充,但是阶层分析也不能代替阶级分析①。如果用阶层分析排斥并取代阶级分析,意味着要否弃所有权关系在社会生产关系再生产过程中的基础作用,这不仅不符合当代社会生产关系存在和运行的基本客观事实,而且将掩盖和回避诸多重大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