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政治”是我们对“政治”这一概念进行重新探索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它与“狭义政治”相对称,意指所有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共同特征和最一般本质。其基本含义是:社会的政治主体及其历史惯例或法律规范的社会利益全局关系所支配的公共权力活动和过程。根据广义政治论,政治与人类社会同生共存;政治生活如同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一样,存在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始终;阶级政治是人类社会特定的政治生活形式。广义政治理论为理解整个人类社会政治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面对我国已经进入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和根本性的变化的现实,在世界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各国都选择了以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为其重要政治发展战略的主旋律下,人们的政治观念需要有一个更新。这就引发了我们去思考到底什么是“政治”。提出“广义政治”这个新概念,就是进行这种思考的一个重要结论。“广义政治”是同“狭义政治”相对称的,与通常所称的“宏观政治学”、“微观政治学”不同。广义政治论不是要研究同一政治现象在数量层次上的分类,而是旨在着力探索社会生活中所必然发生的、种种复杂多变的客观政治现象是否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生、发展过程的始终?它的普遍性特征和一般规律是什么?它的存在与作用对不同历史条件下所发生的狭隘意义上的政治活动有什么影响以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广义政治”的基本范畴的确立,对于研究现实政治生活的特点和规律又有什么直接的、现实性的意义? 二、政治是与人类社会同生共存的 人类的政治生活同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一样,都是生存所必须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政治与人类的生存活动有关。它始源于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始终。然而,在传统政治学理论中,政治只是被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范畴来看待。这个理论传统,在西方最先由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建立起来。他们提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所谓政治生活,就是指人们需要组织成为城邦政治团体,过着达到至善目的的生活;城邦(国家)出现之前的那些分散居住的原始初民,处于野蛮状态之下,行似“动物”,根本不可能过有组织的政治生活。他们的这种政治观,在很长的时期内影响着西方政治学说的发展。西方近代的“自然法”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天赋人权理论等,都把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政治组织体制、社会公共权力等看作是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把文明前社会不放在政治学研究的视野之内。关于“史前社会”到底有没有政治生活和政治组织活动的问题, 一直到19世纪中期始终是一个无人知道的历史哑谜〔1〕。 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们,都把“自由、平等、博爱”理想寄托于设想的“社会契约”理性王国的实现之中〔2〕。这就是说, 这些思想家们由于受到了科学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无法认识史前社会的真实状况,也无法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体过程来理解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全貌。于是,政治是人类社会出现了城邦—国家这种特殊的政治社会组织之后才有的观点,就成了后来关于政治起源的传统观点。 从我国政治学理论的历史发展来看,古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一般都把政治作为治理国家的一种道德准则和方策大略;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又直接受到了西方政治思潮的影响,把政治的研究仅限制在国家活动的领域,如孙中山认为政治就是国家管理众人之事。当马克思主义在本世纪初传入我国之后,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阶级对抗性社会的“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的基本观点,并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过程,建立了人民政权。尔后又围绕巩固政权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取得了伟大的成功。于是,阶级斗争形态的政治观在我国广大的干部和人民群众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后来,在所谓“阶级斗争每隔七八年要来一次”的“左”的思想指导下,特别是经过了“文化大革命”扩大化的阶级斗争错误,更加误导了人们对“政治”的理解。也正因为上述的理论、历史与实践的原因,到目前为止,国内的一些有影响的辞典、教材和政治学的专著,也大都将政治仅仅理解为一种阶级关系并由之而引起的国家活动的现象。比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强调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才产生的现象,它将随阶级的消灭、国家的消亡而消失”〔3〕。我国不少学者在论及政治的起源与发展时,常常认为, 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以后随着阶级、国家的发展,政治也相应的发展起来;将来阶级消灭了,国家消亡了,政治也跟着消亡,使人类社会重又进入非政治的阶段。这就是政治的一般进程。可见,政治并非从来就有,也不是永远地存在下去”〔4〕。最近出版的几部政治学新书,论及人类社会的政治发生、发展和消亡时,也仍然持这种看法,认为人类最早的政治生活产生于阶级出现后的奴隶制国家之中,它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历史性发展之后,当人类政治生活发展到从根本上改变少数人管理多数人的政治模式,从而有可能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时,政治现象也就因完全转化为社会现象而走向最后的消亡〔5〕。 以上种种关于政治起源的说法,几乎长期被人们误以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唯一核心思想,致使我国的政治学曾一度成了一门论述国家和阶级斗争的学科。直到80年代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中所犯极左错误和1981年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宣布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口号不再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实际之后,政治学的研究才开始有了一些新的生机。近些年,不少人对人类社会政治的起源、对政治的本质特征等问题提出了质疑,写出了一些好文章,但总的说来,人们还没有从理论和方法论上建立起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分析框架。因而,对于怎样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体政治观去考察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起源,就需要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加以更深入的研究。